長孫墨離正色問道:“德初兄為何這般問?”

“《東華朝報》有說,大理國主段正淳與國相高泰明暗中相爭甚烈,只是段氏實力,落於下風,為了避免高氏鋒芒,段正淳準備禪位與其子段和譽。然後支援段氏的楊氏、李氏,忿忿不平,暗伏刺客,刺殺了高泰明。大理國局勢大亂,楊氏、李氏、董氏、姚氏等國中大族,分別擁戴段氏和高氏,互相攻殺...”

說到這裡,劉正夫身子微微前傾,問道:“玄明先生,這難道不是天賜良機嗎?”

長孫墨離澹澹然地答道:“大理山高路遠,林深瘴布,難以派大軍前去。”

劉正夫看著他的臉,想分辨說得是真還是假。

“玄明先生,天啟五年時,官家北巡後,對河東、河北諸軍十分滿意,覺得北方馬步軍編練已算成功。並說接下來要編練南方諸軍。攻打大理國,不正是一次好機會嗎?”

長孫墨離輕輕搖了搖頭。

“打仗不是這麼簡單的。攻夏時,我們有跟西夏血戰多年的西軍做支撐,官家才能定下良計,河湟三戰三捷,徹底扭轉戰局。進而能夠從容編練北方禁軍,分批派到宋夏邊境,慢慢磨礪,最後才能在天啟四年的滅夏之戰裡,一舉成功。”

“南方禁軍,本來就兵少羸弱,沒有類似西軍的支撐。就算是狄武襄公(狄青)敗農智高、平邕州時帶出來的那支禁軍,也早就煙消雲散了。從北方調新軍南下,又很難適應南邊的氣候...難!”

劉正夫有點著急了,我真心不是跟你討論這個的。

滅大理國,只是個話頭,我才不在乎那個不知道在南邊哪個地方的最爾小國,我想知道的是,你這次被召回京,是不是要被派去巴蜀,負責戰事?

結果你在這裡裝聾作啞。

劉正夫想了想,知道鬥心眼十有八九是鬥不過這位,於是乾脆直奔主題。

“德初這次被召進京,有些忐忑。尚書省諸部,沒有哪位尚書離職啊。倒是中書省那邊,聽聞有幾位老前輩,身體不佳,已經上書乞骸骨了。”

長孫墨離看著劉正夫笑了起來,笑得他有點心慌。

“德初兄,天啟五年後,你有沒有再去探望過天覺先生(張商英)?”

劉正夫臉色一正,這話題跳躍得有點讓摸不到頭腦啊。他心裡不敢怠慢,暗暗斟酌了一下,小心地答道。

“天啟五年,天覺先生致仕後,被洛陽大學文學院聘為山長,在洛陽安居下來。天啟六年,我以禮部尚書去皇陵拜祭神廟、哲廟先帝時,順道去了一趟洛陽,看一看佛門幾家佛學院籌建事宜。那一回去拜訪了天覺先生。此後就再也沒有見過天覺先生。”

說完後,劉正夫問道:“玄明先生,你為何問起天覺先生?”

“天覺先生啊,原本有希望在小蘇公之後,接任司徒之職,名列國相之位。可惜啊,他太急功近利的,想投機取巧,結果摺進去了。”

劉正夫眼皮子跳了幾下。

這是在敲打我啊,告戒我不要像張商英一樣,急功近利,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

“德初受教了!”劉正夫老實地拱手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