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許幾開口道:“回陛下的話。臣三進三出計部,心中滿是怨憤。出任真定州,有段時間疏於政事,幸得張郡守巡視州縣,發現臣萎靡不振,痛加呵斥,而後把臣調往民政廳,專管最繁雜瑣碎之事。”

“開始時,臣不以為然,可是接手一段時間後才發現。政事不僅限於理財,還需要面面俱到。才幹不僅限記性好,還需要耐心細心。而後張郡守又讓微臣轉任承政廳,負責河北郡布政司上承下宣。經過一番磨礪,臣知道自己不過是井底之娃...”

聽了許幾的自述,趙似滿意地點點頭。

許幾確實以能幹著稱,尤其擅長理財。而且年紀和資歷比張叔夜還要老,偏偏還在手下當知州、廳都事,為什麼?

個人性格有很大關係。

不過張叔夜真的很看重他,又知道他的缺陷,所以加以磨礪,就是想委以重任。

自己在河東郡巡視一圈,郡守常安民會出掌吏部的訊息,已經滿天飛。嵇仲先生也是自己的潛邸舊臣,元符年間就出掌開封府。原本要入尚書省出任某部,結果臨危受命來了河北。

應該知道自己遲早要調他回京任職,所以提拔鍛鍊許幾,就是想讓他接任河北。

“這位是霍安國,原是某縣小吏,在清理敦輿山之亂遺毒中,頗有才幹和魄力,被臣逐漸提攜為警政廳都事。”

趙似有些詫異地看著這位霍安國,三十歲出頭,俊秀儒雅,居然被張叔夜委以警事重任?

“嵇仲先生好談兵事,性情剛勐。署理開封府時,就以霹靂手段整治宵小。數十年的無憂洞盜匪,也讓他給剷平。當時朕就跟眾臣說,世上的事,就怕認真二字。霍安國,你能被嵇仲先生提攜為警政都事,必有過人之處,當兢兢業業,恪守職責。”

“微臣必定牢記陛下的教誨!”霍安國連忙應道。

“都坐!”趙似揮揮手,示意三人都坐下來。

“朕在河北也走過不少州縣,一起聊聊!”

“謝陛下!”張叔夜帶頭坐下。

“固邊、清地、治河,嵇仲先生,這是你跟朕說的河北三要事。固邊,朕看過了,真定、河間兩大堡壘群,修得是固如金湯。你費了苦心。”

“清地,也告一段落。只是清地之後,鄉村治理你們與河東郡採用截然不同的方桉,說來聽聽!”

“陛下,先之現在民政廳任上,是鄉村治理的主要執行者,不如請他來說說,我們河北對於鄉村治理的思路和舉措?”

“好,那就請先之說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