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三)(第2/2頁)
章節報錯
草原上看著平坦廣袤,想怎麼走就怎麼走,其實不盡然。真實情況是在草原上行路,也十分兇險,關鍵是不能離水太遠。
牛馬羊群,有草吃,可以補充部分水分,能多堅持幾天。人總不能吃草補充水分吧。離開水源,三五天就得出事。尤其是數百上千人的隊伍,對水的需求更加大。
草原上到處有草,可不見得到處有水。沒水喝了,你總不能在現場掘地三尺去挖水井吧。
而且從陰山到草原腹地,這段遙遠路途中間有一大片戈壁,那裡乾燥死寂,連草都稀少——漠北,就是大漠之北的意思。
要是一不小心在裡面迷路,就是死路一條。
劉凱王允所說的商路,是把一路上的水井、小河、小水池子等水源摸查清楚,然後沿著它們串出一條最安全的路線來。
拔思母和達裡底部,也是在陰山南北混過這麼多年,陰山到嶺北之間的戈壁大漠的兇險,他們也是知道的。沒有知道路線的人帶路,他們也不敢去送死。
可是帶路的人卻是宋人商隊,這事鬧得!
不過也沒辦法,在趙似的扶植下,宋國四周的商路幾乎被宋人商隊全控制住了——宋國是最大的商品供給國,具有強大的壟斷性。現在又攤上一個不要臉只要實利的官家,各種手段使出,短短兩三年,其它國家的商隊當然紛紛破產,或者被“兼併”。
他們的人才不是被宋國商隊吸納,就是消失了。
所以拔思母和達裡底部想找帶路人,就只能找宋國商隊的人。
“他們現在哪裡了?”何啟蕃問道。
劉凱從懷裡掏出一張簡易地圖,上面畫著一條線,上面滿是黑色的圓圈。
“按照行程,他們今天應該在這裡歇息,”劉凱指著一個圓圈說道,“桃裡木,那裡有三口水井,還有一個方圓六十米的水池子,足夠他們用的。”
“桃裡木,離我們還有多遠?”
“我們在這裡,依科扎爾山北面一點,桃裡木離我們大約一百四十里。”
“他們有多少人?”何啟蕃繼續問道。
“拔思母和達裡底部聯軍,人數在一萬三千到一萬五千之間。可見部分遼軍制式兵甲。不過他們兩部時常入寇遼國西京道州縣,跟遼軍多次交手。有遼軍制式兵甲,不足為奇。”
聽完王允的話,何啟蕃想了想說道:“一萬對一萬五千,我們的兵力不佔優勢。而且拔思母和達裡底兩部,敢入寇遼國,不是善類。這將是一場艱苦的血戰。除了奮力搏殺之外,還要用些計謀。”
用計?大家開始冥思苦想起來。
李簡最先開口,“不如我們如此這般...”
他把計策敘述了一遍,其他人還在斟酌,博濟長空一臉嫌棄。
“又是這一套?”
“老套沒關係,管用就好!”李簡回敬了一句。
博濟長空撇撇嘴,卻不再反駁了。
何啟蕃目光看向董修烈和曲克昌,詢問的眼神得到了肯定的回應。
“李參軍說得沒錯。老套沒關係,管用就好。”何啟蕃轉向劉凱和王允,又問道:“兩位,拔思母和達裡底部,你覺我們集中兵力打哪一部比較合適?”
劉凱和王允低聲商議了一會,然後王允出聲答道:“拔思母部自首領到部眾,桀驁兇狠。達裡底部的首領貪利自私。千戶攻達裡底部,拔思母部會拼死相救。急攻拔思母部,達裡底部多半會旁觀,稍有不對,可能就會棄友而逃。”
何啟蕃大喜。
“那我們就集中兵力打拔思母部!傳令,大軍在依科扎克山腳紮營,然後何副將帶著老董、老曲安置部眾,做戰前動員,我和李參軍、劉王兩位壯士去勘查地形。”
“喏!”
你是天才,一秒記住:紅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