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怒濤千里破空飛(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北遼上京臨潢府城裡,上京留後府裡,坐著五人,為首的正是大遼魯國公、左武衛將軍、權行上京留守、文妃的妹夫、天祚帝的連襟、宗室俊傑—耶律餘睹。
坐在他下首的,正是如同小強一般頑強不息的耶律大石,和他的好友蕭僧哥。
第四位是大遼良將、上京道馬步軍指揮使—蕭合魯,他還是是蕭僧哥父親、蘭陵郡王蕭兀納的老部下。
去年耶律餘睹莫名其妙地領銜上書了一封諫書,惹得天祚帝大怒,他們這群北遼才俊們死的死,貶的貶。
不過天祚帝的心思很快被尋歡作樂給填滿,把這事拋到腦後。
蕭兀納聯手朝中不多的幾位忠臣,上書為耶律餘睹等人鳴冤。
耶律阿思、蕭奉先等奸臣,因為皇太叔等宗室老一輩還在,還有很大的影響力,所以不敢把事情做得太絕。
而上次構陷,很大一部分是屬於拿錢辦事。在宋人沒有加錢的情況下,他們也沒有太多的動力去阻止。
最後加上文妃在天祚帝耳邊吹了吹枕邊風,這事就成了。
耶律餘睹等人全部赦免,召回南京。
但是沒多久,耶律餘睹等人忠誠之心發作,忍不住又上諫言,痛陳國事、規勸君上,惹得天祚帝又要大發雷霆。
幾位宗室老一輩一看,這樣不行啊!再這麼下去,宗室裡難得的幾根好苗子都得玩完。商量了一番,在朝堂上提出建議,讓耶律餘睹出鎮上京。
漠北草原局勢不穩,確實需要宗室去上京坐鎮,免得跟烽火四起的東京道連成了一片。
天祚帝也樂意見到耶律餘睹這些不省心的傢伙們,遠離南京,不在眼前膈應自己。於是下詔加封耶律餘睹為魯國公,權行上京留守,再把蕭僧哥、耶律大石等一起打包,遠遠地打發去了上京臨潢府。
到了臨潢府,獲得第一手資料,耶律大石和蕭僧哥這才知道漠北大亂,完全是宋人在搗亂。
漠北屬於北遼的側後翼,要是被宋人控制住,那就十分的危險。
耶律大石和蕭僧哥商議過,強烈要求耶律餘睹出兵漠北,重設西北路招討使司和烏古敵烈統軍司,撥亂反正,恢復大遼在漠北的秩序。
耶律餘睹領銜上書,很快就被無情地駁回拒絕。
首先是兵力吃緊。
遼國號稱有數十萬鐵騎,可是疆域如此廣袤,處處都要鎮守。
北面要鎮壓東京道的叛亂,南面要防禦宋軍。
(是的,宋軍滅夏後,遼國也不是無動於衷,他們對宋人起了忌憚之心,在南京和西京的遼宋邊境囤聚了大量兵力。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遼國君臣並不願開戰,寧可繼續做鴕鳥,維持著兩國睦鄰友好的兄弟之情。)
現在要振兵去漠北這個荒蠻之地恢復秩序,不召集幾萬精銳騎兵,誰敢出門?
可是算來算去,遼國目前真的很難抽調出這麼多精銳兵力去填這個大窟窿。
其次是朝中耶律阿思和蕭奉先等權臣不答應。
耶律餘睹和蕭僧哥,你們在上京老老實實待著,咱們相安無事。但是你們想出徵漠北,建功立業,那絕對不行。
你們要是立下大功了,宗室老一輩再扶一扶,這朝中還有我們的容身之地嗎?
這是原則問題,必須堅持!就算宋人不加錢,我們也要把它攪黃了!
在耶律阿思等人的操作下,天祚帝不僅拒絕了耶律餘睹的出兵要求,還把蕭嗣先和耶律章奴派來做上京兵馬總管和統軍使,掌控兵權,免得你們先斬後奏,擅自出兵!
蕭嗣先是蕭奉先的弟弟,奸黨骨幹,跟耶律餘睹等人根本尿不到一壺。
耶律章奴,上次進諫事件中就背叛了“組織”,與耶律餘睹等人翻了臉,形同死敵!
有這兩人在,耶律餘睹雖然位高權重,十分尊榮,卻調不動一兵一卒。
上策不行,從不會氣餒的耶律大石和蕭僧哥就另想辦法。
契丹人稱霸草原一百多年,餘威猶在。耶律大石和蕭僧哥商議後,定下縱橫捭闔的計策。
他們以耶律餘睹,這位大遼上京道最高軍政長官的名義,派出使者,深入東部草原,遊說各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