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海嶺(杭愛山)南麓,哈剌和林河畔,原克烈部主牧場,克烈大王的王帳所在,現在屹立著一座城寨。

它方圓十里,基腳是用杭海嶺的石頭,混合南邊萬里迢迢運來的水泥,修築而成。城牆是用黏土夾板夯實而成。城裡有倉庫,有商棧,有醫館,有工匠作坊。城西還有三座工廠,羊毛精梳廠、羊毛呢絨廠和羊肉罐頭廠。

在城東,對著那三座工廠,還有一座釋門寶剎——大光明寶剎。

在城北最顯要的位置,是一處雄壯的建築,它是嶺北經略使司和玄武旗承宣司。這兩處衙門才是這座名叫和寧城的靈魂所在。

只是這座城還是個粗胚,完全建成,還需兩三年的時間。

在衙門的簽押房裡,嶺北經略使司錄事都參軍兼玄武旗承宣使長孫墨離,坐在書桉後面辦公。

在漠北大半年時間,他黑了一些,但是看上去更壯了。原本削瘦的臉頰,有肉了,還泛出高原上特有的血紅色。

書桉上的資料厚厚的幾疊,幾乎把他給埋在裡面。

大宋在漠北軍政機構,主軍的是經略使司,主政的是承宣司,長孫墨離擔任承宣司主官和經略使司的第三把手。

在戰事繁忙時期,嶺北經略使兼玄武旗都護劉法、經略副使高世宣、玄武旗副都護斛律雄領軍出征,所有的軍政事務就全部交給長孫墨離。

儘管兩處衙門有數目不小的幕僚和左吏,已經幫著把軍政事務分門別類,處理得井井有條。呈送到長孫墨離跟前的,只是需要他定奪的大事。

但長孫墨離生性謹慎,跟在趙似身邊時,只是幫著出謀劃策,參贊軍機政事,絕不會讓別人說自己有擅權之嫌。

現在趙似把漠北託付給他,就事無鉅細,全部都要一一過目。

正當長孫墨離埋頭在紙堆裡埋頭處理文牘時,趙隆走了進來。

興慶城攻陷後,趙隆與王舜臣、高永年押送一大批物資,趁著冬雪來臨之前,趕赴到和寧。他就任嶺北經略使司轉運使,負責漠北宋軍的後勤輜重。

王舜臣和高永年則改任嶺北經略使司左右兵馬使。

“子漸兄來了。”長孫墨離抬起頭,看到了趙隆,便站了起來,客氣地招呼道。

“玄明先生,沒有打擾你吧。”趙隆問道。

長孫墨離澹澹一笑,“我正好脖子酸,手腕痛,子漸兄來得正好,我可以藉機休息一會。快請坐,來人,給趙漕帥上茶。”

兩人在一旁的座椅上坐下,趙隆好心勸道:“玄明先生,你何必如此勞累自己。事無鉅細,一一過目,太耗費你的精力和心血了。”

長孫墨離拱了拱手,表示謝意,然後長嘆道:“官家把漠北託付給我等。現在劉帥、高副帥、斛律副帥領軍出征,數十萬軍民的安危,系在我身上,不得不謹慎。子漸兄,你不是也忙得昏天昏地嗎?”

趙隆擺了擺手,“我那點瑣事,不算什麼?”

“還一點瑣事?”長孫墨離笑了。大家都是工作起來不要命的人,你做的那些“瑣事”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