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更惜秋風一帆足(四)(第2/2頁)
章節報錯
接著把教師一職也併入官吏體系裡,編為特事官。
至此,特事官、政事官和司法官,大宋文官體制齊全了。加上軍警——公教軍警,成為吃皇糧的代名詞。
教師實際分三類,中小學的為教師,分普級、中級、高階、特級四等級。職業院校為講師,分普、中、高三級。大學院校有講師,但只是輔助教學,主要是教授——分僉教授、副教授、教授(正教授)和終身教授。
這等於特事官也有品階——士子儒生們最在意這個。
然後官家把百年沉積的冗員,向**品的“吏”和名為特事官、實為教師的崗位安排。如此巨大數量的空缺,足以把朝中冗沉的官員全部安置好。
人人有“官”做,人人有事做。
李復覺得,這一招絕妙無比。
清理冗員不比打壓地方世家。
地方世家聽著有數百家之多,其實真正打擊的關鍵世家就那麼二三十家,屬於過於囂張跋扈、又被捏著真憑實據的。其餘的多是受牽連的小家族。
打擊少數,警示大多數。
世家傳承數十上百年,底蘊深厚,也變得身嬌肉貴,不到萬不得已不敢妄動。所以各州縣的地方世家都沉得住氣。
冗員不同,牽涉太廣了。
宋仁宗皇佑年間,有實際差遣的內外官員已達到一萬七千三百人,加上未統計入內的未受差遣的京官、使臣及守選人等,總數當在三萬以上。
大宋有郡州三百二十個,縣一千二百五十個。按照定額官吏不過五六千人,仁宗時已經超過五倍多。
後來元豐改制、紹聖新改,裁併了一部分,但還是有兩萬多。因為恩蔭、舉薦、進納(即買官)時停時開,科舉卻三年一次,每次數百上千的錄取。
有時候裁減的還沒有新增加的多。
這些人涉及各方面,有世家,有寒家,有士林儒生,有工匠黔首,有功勳之後,有商賈之家。恩蔭、舉薦、進納等非正規入仕渠道永停,科試改制,都可以忍受,但是已經授過官身,進入官吏體系內的,你就不能開除。
這些人鬧將起來,牽涉到各地方各方面,跟單單打壓地方世家完全不同。
李復體諒官家的苦心。他外要剪除西夏外患,內要穩定政局,所以在某些方面必須做出讓步。
所以他才如此進行冗員改革。
你不想做小吏,不想當教師之類的特事官?如果有人敢這樣鬧,那佔理的就是朝廷和官家。
有官職和差遣給你,還挑三揀四的,為國為民的聖賢道理,讀到哪裡去了?
官家在《東華朝報》明發的詔書,“為國盡忠、為民盡責,不分南北東西,不分官職高低。”就為這件事定下了基調。
李復的思緒轉過無數轉,耳邊傳來常安民的話,裡面有提到自己的名字,他猛地一激靈,從自己的思緒裡掙脫出來。
你是天才,一秒記住:紅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