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洗盡青衫輦路泥(一)(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是有國情檢錄局以及華夏通訊社的資料和簡報嗎?”曾氏不解地問道。她監國數月,對政務上的事情已經非常熟悉了。
“看那些冰冷的資料和簡報,跟親眼所見,完全是兩回事。而且官吏們自古就有報喜不報憂的傳統,他們的春秋筆法,搞不好就把朕糊弄住了。”
李氏聽出趙似話裡的含義,問道:“官家是擔心地方有積弊憂患?”
趙似看了她一眼,這位自號易安居士的女才子,確實才思機敏。
“沒錯。朕的天啟新政,看上去搞得轟轟烈烈,其實朕心裡明白,它還只是個半吊子變法。”
明朝霞奇怪地問道:“官家,天啟元年開始新政,你和宰相章公一干人等嘔心瀝血,做了很多事情,為何說只是半吊子的變法?”
“很多事情?千頭萬緒,從新佈局,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卻都是伏筆準備,真正見效發力的事情都不多。就像朕在元符二年,忙忙碌碌,好像做了很多事,其實說來說去,只做了兩件事,一是聚人心,二是抓軍警之權。”
“轉回來看天啟新政,搞了三年多,其實就辦了四件事,一是增加賦稅。進行鹽、糖、茶、酒改革,放開海內外商貿,規範商稅和關稅;二是搜錄天下田地和人口;三是培養了一批官員;四是剪除最大的外患。”
趙似扳著手指頭說道。
“剪除最大的外患?官家說的是滅西夏?”明朝霞問道。
“是的。西夏在西北腹地,又豺狼成性。一旦我朝內部生亂,這頭豺狼肯定會按捺不住。與其到時反受其害,不如先咬牙把它剷除了,安安心心進行後續的新政。”
德妃李氏明白趙似話裡的意思,“官家,你是說天啟新政搞了三年多,辦了四件事,其實還只是大動干戈前的預備?”
“沒錯。真正的天啟新政是一道大餐。朕和章公這三年殫精竭力做的事情,其實只是把火生起,把鍋架起,把材料備好,再把做大餐時可能遇到的干擾,比如要來偷吃的老鼠、黃鼠狼,先弄死。”
明朝霞聽到這裡,有點急了,“官家,折騰了三年多,臣妾以為都要上菜了,你卻說菜都沒有下鍋?”
趙似哈哈大笑,曾氏在一旁替他解釋道:“‘治大國,若烹小鮮’,既要把材料佐料都備好,又要把火候調校好。”
“皇后娘子說得沒錯,要注意火候。火候不到,這鍋菜就夾生了;火候過了,這鍋菜就糊了。不到地方親眼看看情況,這火候真不好掌握啊。”
趙似的話讓眾人都陷入沉思。
烏雅漢其娜看看這個,又看看那位,強忍著心中想吐的感覺,好奇地問道:“官家,你們到底在說什麼?一會像是在討論國事,一會又像是在討論做飯?國事跟做飯,怎麼捱得上邊?”
一個浪打來,船左右晃動了一下,烏雅漢其娜心肝尖尖都在顫抖,連忙拉住了趙似的胳膊。腦子卻沒有停下,繼續在思考這個問題。
自從進入宋宮後,好強的她努力學習官話;努力識字;努力跟大汗的其她幾位可敦打成一片;努力地理解她們說的一切。
就算是在這個環境,她也不肯放鬆,很快被她想到了共同點。
“我知道了。治國和做飯是一樣的,官家就像做飯的大廚,做好飯菜,給誰吃,不給誰吃,都是他一個人說了算。是那個一言好多個大銅鍋!”
趙似和眾女先是一愣,隨即忍不住大笑起來。
看到大家的笑容,烏雅漢其娜知道自己可能理解錯了,可是又不知道錯在哪裡,有些尷尬又有些不知所措。
趙似伸出手去,幫她捋了捋被河風吹動的一縷頭髮,笑著說道:“你這麼理解,也沒錯。”
烏雅漢其娜笑了,彷彿春天裡草原上最美麗的花朵。曾氏、明氏、李氏都笑而不語,唯獨劉氏撇了撇嘴,有些不屑。
很快,船靠岸了,韓甲先在艙外稟告道:“官家,河東郡守常官人率文武在渡口接駕。”
你是天才,一秒記住:紅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