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想得周到。治國理政不能看眼前,要看長遠未來。要是明年引發三郡欠收,釀成饑荒,滅夏反倒得不償失了。你們放心,朕會記住了,儘快攻下興慶城。”

“是。”

“張賓老(張康國),你是計部侍郎,是蔡計相的得力助手,是稅賦改革的具體負責人之一。朕問問你,稅賦改革,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張康國毫不遲疑地答道:“缺錢?”

“缺錢?”

“陛下,臣所說的缺錢,不是缺稅賦、缺收入,而是缺銅錢銀兩。”

“哦,缺流通的貨幣。”趙似聽明白了,“現在很缺嗎?”

“是的,非常缺陛下所說的貨幣。本朝本來就缺銅缺銀,窘困時,有的郡州,如巴蜀諸州,乾脆用鐵錢。後來陛下廣通海商,海商從李越、高麗、東倭運來銅和銀子,原本有所緩解。只是本朝官民喜歡儲存銅銀,還用來打製銅器銀器,即可使用,又能作為家中積蓄。”

“陛下大行實業、廣通商路,使得南北商貿等往來十分活躍。而往來商貿中,就需要更加多的銅錢銀子做中介。偏偏計部國庫司寶泉局不管鑄造多少銅錢,一流入市場,就如泥入江河,化為烏有。”

“現在市面上銅錢十分緊俏,銀子也缺少。實在無法,有的地方用絹布,有的用棉布...各做交易中介,非常不便。陛下的方略,是要除糧賦之外,其餘諸稅改用錢計納。可是現在缺銅銀如此厲害,根本推動不下去。”

趙似默默地聽著,問了一句,“現在市面上交易貨幣很混亂嗎?”

“是的陛下,非常混亂。寶泉局不管鑄造多少銅錢,流入市場後,有的人家把它溶解了打造銅器;更有甚者,有的人把它溶解重新摻鉛,鑄成劣幣,牟取暴利。到上月為止,司法調查局會同諸郡警政廳,破獲了五十九起鑄造偽幣桉。”

趙似點了點頭:“朕擔心的情況,終究還是出現了。你們計部已經有討論過對策嗎?”

“回陛下的話,有商議過。其中最熱議的一項是蔡尚書提出的,由計部彷益州交子務,把巴蜀流通的官交子,升級為全國通用的錢引。”

果真還是蔡京。

趙似心裡默默地念道了一句,然後問道:“那計部可知,益州官交子,原本流通巴蜀,在秦川河東部分州縣也通用,現在卻成了一張廢紙。”

“回陛下的話,計部知道。由於對西北用兵,耗費無數,屢屢超支。益州官交子最初發行一百二十五萬貫,存備本錢巴蜀鐵錢三十六貫。到後來,本錢沒有增加多少,官交子卻印發無數。如此濫發,最後才貶值荒廢。”

張國康連忙答道。

“計部商議此略利弊,以益州官交子為教訓,討論了若干意見...”

聽張國康說完,趙似讚許地點點頭:“蔡卿和計部諸卿能想到這些對策,說明你們確實用心了。不日等朕凱旋迴開封城,詳細討論。”

得了官家讚賞,張國康的臉上滿是掩不住的得意之色。

不知不覺,趙似引著張國康在土牆走了一截路,又不知不覺中走了回來。

“張卿,你一路趕來,也辛苦了。先下去休息,這幾日朕還有話要問你。”

“謝陛下,臣先行告退。”

趙似看著張國康走下土牆,踱到姚麟和宇文虛中跟前,問道:“姚公,叔通,要不要先回去休息?”

“陛下,無妨!臣等正在討論攻城之事,不想下去休息。”

趙似笑了笑,“那好,你們繼續討論,朕再找他們聊聊。”

走到李邈和李香藥跟前,趙似指了指李邈,“李卿陪朕走走。”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