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百年猶記朔方鎮(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天啟三年十月十三日,豔陽當空。只是此時的天氣,開始變冷,大雁已經排著隊,向南邊去了好幾波。
興慶城東二十里,背靠漢源渠的高臺寺城,這裡被清理一空,成為宋軍前敵指揮部。在一處大堂裡,最上首坐著趙似,左邊依次坐著姚麟、劉仲武、種樸、折可適、白崇虎、高世宣、王舜臣、趙隆、高永年等將領。右邊依次坐著譚世績、宇文虛中、李綱、趙鼎、葉遜等文官。
“楊景賢(楊宗閔)、折仲古(折彥質)把軍情整理得如何?”趙似問道。
“回陛下的話,都整理好了。”
“那就說給大家聽一聽。”
“喏!”
楊宗閔負責講解,折彥質負責拿著木棍在地圖上示意,並加以補充。
“興慶城裡原本有軍民十五萬。自從我軍興兵以來,夏軍節節敗退,兵力被抽調走一部分。還有許多貴族和百姓四下逃散。但是也有不少其它各處的敗軍,紛紛退入此城。據悉,現在城裡有軍民大約十萬餘人。”
楊宗閔侃侃而言。
“目前城中有兵馬七萬。其中原來的宿衛、侍衛、衛戍等禁軍三萬,其餘都是從官民中強徵的青壯。然後其餘人,無論老弱婦孺,全部被編成隊,搬運糧草器械,以為後應。”
“...興慶城裡,兵甲弓失齊備,糧草充足,據說可支援十萬軍民半年...”
折可適在一旁補充道:“據悉西夏國主,把靈武地區這兩年的秋收,悉數收儲在興慶城中。”
楊宗閔繼續講述夏軍的佈防。
“...目前西夏各州縣已經被悉數拔除,只剩下興慶府一座孤城。各處應該有不少潰散的夏軍殘兵敗將,但不會趕來增援興慶城。現在,它孤立無援!”
“我軍有步軍十七萬,騎軍十三萬。六十輛巨型投石機已經運到,正在輜重營裡組裝,明早可試射。配套的石彈、烈焰彈等也悉數運到。此外,還有四門臼炮、兩門長炮,也已經運到。火器研究所的技師們正在做檢查,準備後續的實戰試驗。”
此時楊宗閔給折可適丟了個眼色。
接到這個眼神,折可適走到了地圖跟前,舉起木棍,準備在地圖上指出楊宗閔所說的地點來。
“興慶城背靠唐徠渠,城長方形,周十八餘裡。城牆高兩丈五尺,厚一丈。護城河闊三丈,引黃河水灌入。南北各兩門,東西各一門。”
“自五日前我軍圍城後,驅使俘獲的二十萬西夏軍民,阻斷護城河河水來源之渠,挖引水之渠,已經把護城河水引走。把拆毀的順、靜、永、懷等州城牆磚石,填入乾枯的護城河床。同時正在挖掘兩條環城的壕溝。挖出來的泥土,與磚石壘成了一道圍城土牆...”
等楊宗閔講完,趙似看了看眾人,轉頭對左邊說道:“姚公、劉將軍(劉仲武)、種將軍、折將軍(折可適)...你們說說,這興慶城該如何攻下來?”
姚麟等人聽了趙似的話,面面相覷,心裡有些激動。
往年,此等軍機大事哪有武將們說話的餘地?都是文官大臣們料敵在先,運籌帷幄。武將只有賣命打仗的份。
打贏了,自然是文官們神機妙算;打輸了,那肯定是武將們貽誤戰機,貪功冒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