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羨君人物思漢唐(三)(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維稍微鬆了一口氣,還是憂心忡忡地說道:“兩位先生,存真還是擔憂啊。官家現在多用武將,厚酬軍功,就連封爵,都典律明言,‘非社稷之功不得封爵’。何為社稷之功?無非就是軍功。存真擔心,長期以往,會不會變成輕文重武?然後愈演愈烈,終復五代十國酷烈之亂?”
“起初我等也有此擔心。但是隨著官家施政舉措清晰,這個擔心漸漸放下了。”宇文粹中緩緩答道,他是新一代士子的佼佼者,也是這個群體的代表。
“我們細究過官家的思緒,發現他理想中的群臣如同漢唐,允文允武,出將入相。所以他大力推崇范文正公。許多人眼裡,王文成公成就高於范文正公,但是范文正公親自戍守西北,屢立軍功。王文成公雖然有熙河開邊的軍功,但終究只是定策之功,無親身戰場之功,故而范文正公被追封魏王,高於王文成公的豫章郡王。”
張康國在一旁補充了一句,“在另外一些人眼裡,司馬公成就要高於王文成公和范文正公,但是沒有任何軍功,所以官家僅僅追加諡號,沒有復追封爵。其間深意,你明白嗎?”
宇文粹中繼續說道:“按照官家新官制,樞密院自成一體,與叄省隔斷。文官難以影響樞密院及各軍衛各部。但是各軍衛糧草軍餉,軍械兵甲,必須得由戶部軍餉司和兵部軍械司轉撥給軍需署。”
“我朝兵馬實現徵召和招募兩種。徵召兵馬目前只有朱雀旗七翼,未來可能還有玄武旗、白虎旗和青龍旗等翼。原本由樞密院直管。二月份官家下詔,復宣徽院,直管朱雀旗等軍民事宜。”
“內地諸軍衛,包括各郡郡兵,都是先由兵部軍備司招募,先在各郡集中訓練半年,優秀者選入各衛;餘下者選入各守備團,以為郡兵;部分選入保安警隊。糧草輜重、兵源,掌控在尚書省戶部和兵部;而後又軍、衛、守備團分而治之。存真,如此制度下,武備雖盛,但難有亂政之局。”
看到李維和陳修一臉將信將疑的樣子。張康國微微壓低聲音,前傾身子問道。
“前兩日,官家新納了兩位嬪妃,兩位賢侄可知?”
“在《東華朝報》上見到禮部、宗正府的正式通告。”
“知道這兩位嬪妃的出身嗎?”
“不大清楚。”
“淑儀李氏乃禮部功德司都司李文叔之女;淑容劉氏,則是開封平民之女。貴妃明氏,前寶文閣待制、巴蜀名士明玉藻之女。自小失親,是大蘇公一手撫養長大。皇后曾氏,名相曾魯公玄孫女,其父也是大儒名士。”
說到這裡,張康國意味深長地問道:“兩位賢侄,此間看出什麼來?”
李維和陳修不敢相信地對視一眼,異口同聲地答道:“官家後宮中,無一位嬪妃與將門武家有瓜葛。”
真是不敢置信。
大宋歷代皇帝,后妃出自將門武家的有不少。真宗皇后潘氏,是開國名將潘美之女;仁宗皇后曹氏,是開國名將曹彬孫女。
英宗皇后,神宗之母,官家的祖母,大名鼎鼎的“女中堯舜”高太后,出自頂尖將門高家,舅舅曹佾是曹彬之孫。
官家如何在幾位皇弟中脫穎而出,博得大寶,朝野上下都是非常清楚。京畿禁軍和西軍的支援是必不可少的。
按理說,官家即位後,新納的嬪妃裡應該選一兩位出身將門武家。偏偏一個都沒有。
“心裡有數就好。我們官家,心裡明白著呢。文武制衡,他玩得高明著...”
①使副,宋時的說法,正使和副使的並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