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就是時常鍛鍊,跑步、單雙槓、蹴鞠...要的是強身健體。不過體育只是必要分,中學、高等教育招錄時,體育只需達標及格即可。”

“如果不達標呢?”李維好奇地問了一句。

“考得再好,中學和學院大學也不會招錄。”宇文粹中答道。

他看著李維瘦弱的身體,連忙補充了一句,“體育考試其實很簡單,十幾項科目,考試科目是二加一,即跑步、仰臥起坐兩項必考科目,再加一項選考科目。只要經常保持鍛鍊,很容易達標的。”

看到李維沒有做聲,宇文粹中繼續:“《德育》就是教授聖賢經義的道理,忠君愛國,仁義廉恥、克己復禮...”

聽到這裡,李維的臉色才微微緩和了一點。

“小學四年級後,增加一門自然。”

“自然?道法自然?居然要學道教學識?”

“不,不!”宇文粹中連連點頭,“此《自然》是天地宇宙萬物的意思。比如東南西北,何為東南西北...”

哦,聽到解釋後,陳修和李維恍然大悟。

“解釋了小學所學的科目,回到剛才我說的登封、密縣小學試點。當時工作組想出的辦法是兩三鄉為一個小學,每所小學再分四五個學組。三四個相鄰村落的童子,就近分在一個學組。如此入學就十分方便。而小學各科目教師就輪流執教各學組。”

“比如今天甲教師去一學組教國文,乙教師去二學組教算學,丙教師去三學組教德育,丁教師去四學組教自然。明天甲教師去二學組教國文,乙教師去三學組教算學,丙教師去四學組教德育,丁教師去一學組教自然...依次輪換。”

陳修和李維只是覺得這個主意還不錯,張康國卻是撫掌讚歎道:“這個工作組裡,肯定有秘書郎出身的人。只有秘書省出來的人,才會想出這個意料之外卻確實可用的法子來。”

感嘆了幾句,張康國接過宇文粹中的話頭,繼續說道。

“小學入中學,需參加各州文教局組織的中學招錄考試,也叫中考。一般情況下,每所中學每年招錄的學子,少則數十,多則一兩百名。那時學童已經十二歲,寄宿學校,家裡也放心。中學四年,一二年級學習的科目是《國文》、《數學》、《德育》、《歷史》和《地理》。”

“《數學》,舅父,這是《算學》的升級嗎?”

“是的。”

“三、四年級還增加一門《格物基礎》。中學四年讀完,即可結伴前往郡治,參加禮部考試院分遣各郡,指導和監督各郡文教廳組織的高等院校招錄考試,也叫高考。考中者,乙等可被本郡院校招錄,甲等可前往開封,參加成均、璧雍等大學的複試。”

“舅父,如果中學讀完,這高考沒有考中,該如何?”陳修問道。

是啊,經歷過縣試、州試等諸多考試,一路過關斬將闖到禮部省試的兩人,當然知道這考試的殘酷性。能考中過級的,畢竟只是少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