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有情無意東邊日(一)(第2/2頁)
章節報錯
“嗯,回去。坐馬車回去。”
坐上馬車,趙似和明朝霞在御衛師和特勤營的拱衛下,往皇城而去。
馬車裡,明朝霞忍不住問道:“官家,剛才你說子宣公是被他小舅子魏泰逼死的?”
“是啊。皇兄病重到病逝,曾子宣當時在青州,沒有親身經歷。但是他被召回京城後,有很多渠道知道皇兄的實情。而且他為人謹慎,很少落下話柄。偏偏在要拿出去刊行成書的日記裡亂寫大不敬之詞,可能嗎?”
“朕叫人查過,魏泰當時就在京城,借居在曾府,想必也從楊戩口裡,聽到過那些妄言。此外,曾子宣那坑爹的衙內想給爹刊行文集,肯定會向熟悉刊行出版的舅舅諮詢。”
“魏泰出版刊行過書?”明朝霞好奇地問道。
“出版界的老手了。他有些文采,不僅自己出版文集,還喜歡假借他人之名著書刊行。比如借武人張師正之名作《志怪集》、《括異志》、《倦遊錄》;借梅堯臣之名作《碧雲》。打著別人的名頭,他毫無顧忌,放肆妄為,胡說八道。所有的書都是黨見甚深,屢有失實,甚至是汙衊胡編。”
“官家,魏泰從曾子宣衙內手裡接過文集日記,一時手癢,胡亂添寫?”
“可能是想讓曾子宣的文集日記一舉轟動,廣銷各地;又或許是他胡編亂造慣了,得意忘形之下順手而為;又或許是心有怨恨,故意而為之...當事人都死了,誰知道呢。”
趙似搖搖頭答道。
“曾布日記裡除了那一處大不敬,還有許多妄肆臆測的言語,都是把井市流傳的小道訊息堂而皇之地記在日記裡。魏泰此人,善臨摹書法,惟妙惟肖。曾子宣當時見到熟悉的筆跡,還有那大逆不道的記載,嚇得魂飛魄喪。就算知道是魏泰所書,他也不好辯解啊。”
明朝霞嘆息道:“是啊,當時情況,子宣公越辯解,罪過越大。說不定還會連累親眷家族,不如順著官家的意思,在奉先殿前以死謝罪,保全親友族人。可嘆啊,一代名相居然被無良小子給坑害了。他還有什麼臉找官家報仇!”
“魏泰這種人,世上還有很多。出任何事都不會認為自己錯,所有過失都是別人的。喪心病狂啊。這一次也是玄之又玄!要是真讓這狗賊得逞,朕真得...唉!”
“幸好天意眷顧,上蒼保佑!讓官家一舉搗毀了狗賊的滔天陰謀。”
說著話,侍衛在車窗外稟告道:“官家,娘子,御用監太監梁師成求見。”
“叫他上車。”
梁師成一上車,連忙跪伏行禮,“小的見過官家,見過貴妃娘子。”
“起身吧。”
“謝官家。”
車廂很大,三人對坐都不顯得窘迫。
“官家,你喚小的來,有什麼事嗎?”
趙似把今晚的案情簡單一說,然後叮囑道:“這些日子,你一直負責替朕接待北遼使團。你馬上趕去都亭驛,向他們通報此案,然後帶他們去林家鋪子現場看看。曹六郎已經按照朕的吩咐,把現場佈置好了。像是西夏人做的,又不像是西夏人做的。你也不要提這茬,只說賊人是被收買的巨盜山匪。隱隱約約,模模糊糊的最好。”
梁師成一點就透,馬上躬身道:“小的明白怎麼做了。”
“去吧。”
“喏!”
等到梁師成離去,明朝霞笑道:“官家,你是時時不忘給西夏人上眼藥。”
“西夏是我大宋崛起時,第一個要剷除的外敵。按照朕的部署,滅西夏問題不大,關鍵是北遼的反應。北遼君臣再糊塗,也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所以有機會就要好好挑撥離間夏遼兩國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