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涼州城(二)(第1/3頁)
章節報錯
歌聲越來越清晰,除了前唐王昌齡的《從軍行》,李延慶還聽到其它的唐詩歌聲以及宋軍今年才開始唱的軍歌。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萬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與義兮,氣沖斗牛。”
“軍人須服從,軍令守森嚴,戰場要勇敢,不怕死,永—向—前。一二三四!!!”
李延慶轉過頭去,看著不知不覺地圍過來的諸將,信心滿滿地大吼道:“諸位!宋軍如此聲勢,肯定是要攻城!今天,我們,大夏勇士!在這涼州城裡,一定要叫宋軍流乾最後一滴血!”
“哦——!”
眾將發出一陣鬼哭狼嚎聲!他們揮動著手裡的刀劍,氣勢洶洶,恨不得把目前還看不到的宋軍砍得七零八落。
這種氣氛迅速感染了所有的守城夏軍,涼州城氣勢高漲!
過了宋國新時制的五點半,黑夜如同退潮的海水,迅速地離去,現出了原本被它們包裹的一切。
四個大方陣出現在涼州城南,出現在李延慶等人的視線裡。
中間兩個方陣,首先入眼的是密密麻麻的長矛。
兩千多的宋軍士兵,組成一個方陣。
他們身披鐵甲,肩扛著一丈多長,如小兒胳膊粗的長矛。長矛筆直,如同一顆顆挺拔的樹,彙整合一片森林。
長矛頂上是近尺長的鐵矛尖。
它們被打磨得通體發白,在陽光下閃著寒光。遠遠看去,彷彿一條波光粼粼的河流,向涼州城流淌過來。
在方陣旁邊,每一排都有位鼓手,手裡的鼓槌有節奏地敲打著胸前的小鼓。宋軍士兵的腳步與鼓聲同步,彷彿是河流的嘩嘩聲,越來越近。
在方陣的四個角,是肩扛神臂弩、揹帶箭筒、腰挎佩刀的弓弩手。他們組成四個小方陣,跟隨著大方陣在緩緩地前進。
在他們中間,是數隊的或持刀盾、或持長槍計程車兵,他們的隊形相對比較散,卻是緊緊地貼著方陣。
在前面兩個方陣後面的兩個方陣,他們是由無數個小方陣組成的。同無數的水滴組成了湖泊,無數的岩石組成了山嶽是一樣的。
四個方陣裡,無數的旌旗在迎風飄揚,彷彿漫山遍野的草地裡,星星點點盛開的野花。
在四個方陣側翼,是一支騎兵。
他們有三四千人,排成一排排不直的線條,緩緩地走著。
前面一半手持著三角旗的長槍,上半身著鐵甲,配著鋼刀、斧子等武器。後面一半騎兵,身穿皮甲,揹著一張騎弓,配著一把彎刀。
馬鞍後面是兩壺箭矢。
在四個方陣後面,是一輛輛車子,由驢馬拉動著。車子上坐著有人,但更引人矚目的是一張張床弩。
這些床弩要比以前的小許多,但是弓臂依然有那麼多,甚至不少床弩,弓臂是成雙對開的。粗粗一數,有六七十輛車,也就意味著有六七十張床弩。
這個發現讓李延慶吸了一口涼氣。
涼州城東拼西湊,才不過三十張床弩。或許這就是國力的差距吧。
不過李延慶並不擔心,床弩再霸道,也只能遠距離殺傷人,對堅固的城牆毫無辦法。頂多把鐵桿長箭矢釘在城牆上,組成一道梯子,步兵攀著這道箭矢梯子爬上城樓。
終究還是要步兵冒死攀爬,守軍有足夠多的手段去對付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