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監國(第2/2頁)
章節報錯
誤會?多大的誤會得死十來萬人?
“大王,那厚禮呢?”蔡京突然問道。
“本王聚集天下能工巧匠,嘔心瀝血,終於製得上好烈酒—神仙醉和精美玻璃器皿,還有香水香皂等奢華之物,應該算得上厚禮。”
趙似笑著答道。
這些東西,造價不菲,賣價更不菲。
現在當禮物免費送給遼主,就當是做個廣告。
那群北遼貴族們看到了,肯定會心動。心動了就會行動。本王的豐亨豫行,準備了大量庫存,就等著這些土財主們來買。
“第二個對策。聽聞遼主和貴族們傾心向佛,這是好事。佛經念多了,說不得真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本王以功德使的身份,從各佛廟裡挑選大德高僧一百名,誦經比丘一千。還有精心雕版的佛經三千六百部,百年佛像三十六具,將專程送給北遼,以頌揚我大宋與遼國源遠流長的友誼!”
“嗯,夏國上下也崇佛。為了真正體現我大宋罷兵議和的誠意,本王同樣挑選了大德高僧一百名,誦經比丘一千名,誠心誠意地贈予夏國。然後兩國一起大興水陸道場法事,為死難者超度。我佛慈悲!”
此時的趙似悲天憫人,寶象莊嚴。
殿上眾臣聽得目瞪口呆。那九萬夏軍首級,不是你帶人斬獲的嗎?現在又在這裡一臉的慈悲,太違和了!
不過章惇、範純仁、呂惠卿少數老謀深算的人,心裡卻在又贊又罵。
能把計謀用得如此絕,如此無恥的,秦王,你也算是空前絕後。
眾所周知,遼國、夏國上下確實很崇佛,秦王送了這麼多高僧比丘過去,遼國、夏國貴族百姓們都得領這份情,能深刻感受到宋國的“善意”。
可問題是,這些高僧比丘是不事勞作的。
他們去了後,得有廟安置吧,得有供養吧。而且都是大德高僧,還是“國外來的會念經的和尚”,千萬不能丟臉面,這待遇必須往高了算。
新修或者擴建廟宇,佛像要貼金,要佈滿油燈,日夜長明,照亮整個佛堂大殿...所有的這些,都花費不菲。
所以必須捐贈大量奴婢、良田充當廟產,再招募大量小沙彌隨身伺候,好讓高僧比丘們專心念經禮佛。
遼國還好,大手筆慣了,也無所謂。
夏國就不好說。接連大敗,損兵折將不說,還嚴重耽誤了今年的秋收。明年十有八九會有一場大災荒。
按照秦王的風格,高僧、比丘、佛經,你要多少有多少。糧食?想都不要想了!沿邊五路的各邊卡,肯定已經是嚴防死守,嚴禁一粒糧食、一寸布出關。
現在還要供養這麼多不事生產的和尚,對於目前的夏國而言,絕對是一筆嚴重的負擔。
真是缺德帶冒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