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簡(第2/2頁)
章節報錯
“那數萬蕃部騎兵,秦王殿下是如何聚起的?李十五郎,你知道內情嗎?”章惇突然問道。
眾人一下子安靜。
數萬蕃部騎兵是趙似打勝仗的關鍵。這些悍勇的騎兵,才不懼與夏軍決一死戰。從而帶動西軍敢於與夏軍決戰。
大家都知道,沿邊五路的西軍,敢於同夏軍決一死戰的官兵少,多數是隻敢據險扼守以及打打順風仗的普通將士。
李簡想了想,說道:“章相,在下看來,秦王殿下能聚得數萬騎兵,關鍵在於三千驍騎營。”
“嗯,吾等也是這麼想的。”
“莫非秦王有神通,提前數月就知道要在西北大戰一場,從而早做準備,慫恿官家調來三千蕃部精銳,籠絡為心腹,進而能在此戰依為骨幹,聚起數萬蕃部騎兵?”黃覆驚恐地問道。
“怎麼可能!”李清臣脫口而出,但是隨即他自己也有些半信半疑。
“秦王殿下的心思,老夫倒是能猜測一二。”章惇捋著鬍鬚說道。
“還請章相明言。”
“兵權!秦王殿下自金明池洗心革面後,要想有所作為,必須有一支自己的嫡系軍隊。三衙禁軍,倒是兵多將廣,可惜各方勢力滲透得太深,一時半會難以篩選出來。於是他乾脆藉著質夫在西北的大捷,慫恿官家下詔,挑選三千蕃部精銳以及八位西軍青年將領進京。”
在座的都是聰明人,被章惇一點撥全明白了。
“是啊,這些蕃部騎兵,純樸野蠻,跟各方勢力沒有瓜葛,調進京來,用心籠絡,便成了班底。”張商英搶先說道,“秦王殿下好算計啊。”
“不僅是好算計。誰能想到,數月後,這三千驍騎營又成了聚集數萬蕃部騎兵的關鍵。難道真是天意?”
黃覆遲疑地說道。眾人神情複雜,沒有出聲。
蔡京放下茶杯,突然開口問道:“李十五郎,聽說秦王殿下把隨軍建功的數萬蕃騎分封到湟中、河曲、洮水各部,進而收攏了十幾萬帳,編為七翼朱雀旗?”
“是的蔡尚書。”
“你覺得秦王殿下是如何迅速將這十幾萬帳蕃部籠絡為已用?”蔡京又問道。
眾人也很感興趣,朱雀旗,據說有近二十萬帳,遍佈河湟諸地,短時間能拉出五六萬精銳騎兵來。好像是被分給他的心腹統領統領,成為穩定隴右之地的關鍵力量。
“蔡尚書,在下想來,秦王殿下用的是掐頭去尾這一招,收攏這十幾萬帳蕃部為已用。”
“掐頭去尾?李十五郎,快快說來。”
“是。在下先說掐頭。據說秦王殿下當初徵召時,河湟諸地蕃部大致分為四種情況。一是與河西家有深仇大恨,死心塌地願意跟隨我大宋的。這類蕃部具體多少,在下不知道,應該只有少部分而已。”
“這些蕃部首領,派遣的都是子侄和部落的骨幹。跟隨秦王殿下立功後,子侄和部落骨幹紛紛為甲戶百戶,部落首領則被擢升為百戶或千戶。皆大歡喜。”
“第二種情況是鼠首兩端,數目大約在三分之一左右。這些部落首領名義上響應秦王徵召,實際上心裡還是向著河西家,派出的都是馬奴和部落刺頭等不屑之人,應付差事。不想這些人作戰最為勇猛,跟隨秦王立下大功,紛紛成為甲戶、百戶。”
“然後秦王帶著大軍,送這些甲戶百戶回原部,強令那些部落首領遷居關中諸州縣。面對數萬得勝大軍,那些部落首領眾叛親離,只能老實地帶著家眷去了關中州縣。”
眾人忍不住側目,秦王殿下,果真是個狠人啊。不過這樣對付蕃部,似乎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