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急行向西(第2/2頁)
章節報錯
“迂迴大包抄戰術,比如攻打河西家。以沿邊五路為正面,交替進攻,吸引夏軍主力。然後派遣一支騎兵,出雲中等地,從陰山、河套迂迴,直插靈武等地的北邊,趁著河西家主力悉數南調,後方空虛時,攻克靈武諸州。”
姚麟一拍大腿,欣然道:“靈武諸州攻克,前線河西諸軍肯定會軍心大亂,不戰自潰。”
這一點雖然有些奇思妙想,但不算多麼出奇,姚麟只是讚歎了一句而已。
“多路並進大縱深戰術,就是本王有十萬騎兵,全面進攻,所有騎兵以寬正面、大縱深、大魚鱗的隊形向敵人開進。其隊形分縱並三三制。並行分左、中、右三路軍,縱行則由前鋒、中軍和後衛組成。”
“並行各路軍之間保持一定的間隔,從左路,或者右路至中路的間隔,為以傳令騎兵一天的行程為準。縱行各軍,中前後距離則根據地形和敵軍勢態調整。這樣的隊形好處在於兵力分散,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力。”
“其次,兵力散開,我方的進攻點就變得很多,讓敵人難以預料,不利防守。實戰時戰術也可以靈活多變。比如先用前鋒多加試探,找出敵軍的弱點。一旦確定主攻點,分進合擊,穿插進攻。”
“或左路牽制,中路主攻,右路包抄,全殲敵軍。或者左中右三路輪番進攻,直至破敵。又或者中路誘敵,左右包抄...”
趙似侃侃而談,姚麟聽得目瞪口呆,這些可不是奇思妙想,紙上談兵就能想出來。他是沙場宿將,知道戰場瞬息變化,什麼平戎萬全陣、八卦鎖金陣,都沒有用。
重要的是隊形展開,互相配合,料敵在先,敵情試探等等這些很無聊,也不是很起眼的東西。而在趙似的話裡,這些要素全部齊全。雖然很簡略粗糙,但是能明細到這個份上,說明簡王殿下至少有實踐過。
“這些...都是大王自己琢磨出來的?”姚麟遲疑地問道。
趙似哈哈一笑,“本王不是有個兔太尉的雅號嗎?此前我喜歡跟一夥禁軍在開封城外縱馬獵兔,先是幾十人,後來上百騎。我一邊獵兔,一邊奇思妙想,把百騎當萬騎,演練實踐。”
姚麟恍然大悟。
難怪那些跟簡王走得近的禁軍軍官們,一個個死心塌地的。就像一群駿馬,找到了頭馬,一群野狼,找到了狼王。
“大王真是天縱奇才!只是可惜,我們大宋,騎兵奇缺,讓大王沒有用武之地。”姚麟痛心疾首地說道。
“君瑞將軍,現在沒有,不等於將來沒有。煕河,湟中,乃至青唐,吐谷渾和吐蕃舊地,遍地牛羊,良馬成群,那些部落牧民,從小在馬背上長大,隨便一個就是好騎兵。還有涼州,隴右的祁連山和居延海,都是出良馬的地方。”
姚麟眼睛裡精光一閃,“殿下的意思是先取涼州,斷河西一臂?”
“君瑞將軍,你可知張掖郡的來歷?”
“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
趙似和姚麟同時仰首哈哈大笑。
笑畢,姚麟臉色有些尷尬和不安,“小侄毅夫,久居西北粗鄙之地,偏又仰慕風流文雅。所以進京後,與王都尉、申王、遂寧王等人走得比較近...某已經好生開導了他,叫他看清勢態。毅夫現在也心有所悔...只求殿下,再給毅夫一個機會。”
“姚雄勇鷙有謀,是一員良將,有機會再興姚家一門。只是他心思有點多。本王奪了他的左翊衛右將軍一職,改讓劉法接任,只是一個警示而已。如果他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再回來,本王還是歡迎。”
“君瑞將軍,你是歷經風雨的人,本王也十分敬重你。只是,有些機會,必須自己去爭取。”
姚麟鄭重地點了點頭,沉聲道:“大王放心,我們姚家一門,上下數十人,定當以大王馬首是瞻!姚雄,他只是一人而已。”
趙似拱手,與姚麟對施了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