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2006年,第二次尤金之戰!(第1/2頁)
章節報錯
2006年5月28日,蘇風再次來到了俄勒岡大學海沃德體育場。
與上一次不同。
上一次雖然蘇風在奧運會拿到了銅牌,但在一眾黑人統治的短跑比賽中,長期的刻板印象,造成了現場的觀眾對於蘇風並沒有多少重視。
現在就不一樣了,絕大多數觀眾早就知道了這個連續打敗一眾美國選手的中國運動員,蘇風!
這造成了許多原本對田徑不感興趣的美國人也特意來到了現場, 就是要看著媒體宣傳的美國選手泰森蓋伊是怎麼打敗蘇風的,即使泰森蓋伊不行,不是還有鮑威爾嗎,雖然不是美國人,但畢竟也是屬於英聯邦,和美國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同一根源。
這一世由於蘇風的存在, 美國人在短跑上難得在心裡把黑人作為了自己國家的人,少了很多偏見,這也算是一致對外了。
當然,這也不是蘇風一個人的功勞,也是與中國的國力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飛速增長有關。
說起來,在美國人眼裡,利益還真是最重要的,還要凌駕於政治之上。
二戰的時候,即使歐洲已經對德國,義大利和日本宣戰了,美國商人還是照常和德國義大利,日本做生意。
尤其是日本,透過對美國貸款,再從美國購買石油等生產資料。
如果不是後來日本找死偷襲了珍珠港,羅斯福根本壓制不了國內的利益集團對三國宣戰。
而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也就是日本經濟到達巔峰,到簽訂廣場協議這附近的時間,美國國內的民意調查顯示,百分之六十的美國人不認為日本是自己的盟友, 而是敵人。
就是因為當時日本的汽車, 電子產品等已經把美國國內的企業打的節節敗退,是不是很熟悉,就是後來中國出現的情況。
當時的日本還是美國為了對抗蘇聯在亞洲的前進基地,即使這樣,因為經濟利益,美國人也把日本人視為敵人。
所以說,只要中國崛起,美國人對中國的敵意就是不可避免的。
而蘇風現在的表現,在這個基礎上,又從另一個角度刺激到了美國人的神經。
不過白人現在連破十的都沒有,他們自然就把希望寄託在了黑人身上。
下午2點30分,100米的比賽即將開始!
此時蘇風已經經過了檢錄,並且在檢錄區見到了鮑威爾。
不過在媒體營造出的兩人相互競爭的當下,兩人誰也沒給誰打招呼,只是對視了一眼就相繼移開了目光。
當然,另一個媒體推出的主角泰森蓋伊也在,不過此時的泰森蓋伊滿臉凝重的神色,看起來面對兩大世界100米頂尖高手,他的壓力也是相當大的。
賽前的時候雖然因為媒體炒作的關係讓泰森蓋伊的名聲大增,接受訪談等邀約的價格直線上升。
但沒有任何獲得會是沒有代價的, 此時泰森蓋伊的代價就是壓力!
如果不能戰勝這兩名對手證明自己, 他的身價就保不住了。
不管眾人此時心中是怎麼想的,工作人員來後,大家都跟著一起進入了比賽場。
站在起跑線前,蘇風環顧四周,這次周圍的聲音就比較雜亂了,沒有了國內和俄羅斯那種整齊劃一為蘇風吶喊的情況。
如果真要做到在全球範圍內都有讓觀眾一起為其加油為其激動的影響力,蘇風的實力還是不夠。
不過100米雖然受眾遠不及足球等運動,但因為其代表人類速度極限的特殊性,一旦有人表現出了突破極限並且遠超常人的實力,贏得的榮譽也不是包括足球在內的各項運動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