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川跟公司的員工們看完電影,就早早回家睡覺了。

剛全身心投入做完專輯,得休養生息幾天。

睡前簡單衝浪看了看影片風評,比汪川預期得還要好,一副要爆火的樣子,睡得也更加香了。

第二天中午的時候,就聽到公司發過來的彙報,早上《彗星》的分賬總票房已經破千萬,而且付費人次還在快速增加,網上《彗星》的口碑發酵速度比事前預期要快得多。

按照這個趨勢,很有可能在上線的當天,首二十四小時內破兩千萬,作為出品方的公司拿到上千萬的分賬!

三個字概括——賺麻了!

想想一開始企鵝影片還想拿一千萬直接買斷,就越想越搞笑。

電影成片之後的質量在那裡,他們還想用“低成本已經賺得足夠多”來忽悠。

汪川對這部電影可是有著清晰的認知,果斷表示拒絕。而且往飄了說,汪川覺得一千萬也就夠買自己名字的,這個價格完全不能體現影片本身的質量。

不過一天可能會分賬一千萬,還是有點兒超出了汪川的預期。

現在網路大電影的分賬模式,在進入單片點播付費時代後,拿到S+級評級的電影通常都是採用點播期分賬+會員播放期分賬結合的模式。

在點播期電影出品方能拿到40%60%的付費點播分賬,等幾個月的點播期結束,網站會員可以免費觀影的時候,再按照傳統的有效播放人次X內容定級單價的模式進行後續分賬。

S+級的分賬單價是最高一檔的4塊。

為了讓沒有大牌明星的《彗星》拿到S+級的定價,公司只拿到了40%的點播分賬。

因為原本汪川想的是這部電影也許願意付費的人並沒有那麼多,等到會員免費期才會是影片的主要觀影期。

現在看來,多少有些對當前的網大市場認識不足。

在發展越來越迅速的網大市場,分賬上千萬已經有些稀鬆平常,各大影片網站還有了上億分賬的網大出現,網大正在扭轉過去全都是粗爛製造的印象,願意掏錢付費的影迷也越來越多。

以《彗星》的質量,雖然沒有大場面,但也絕對是網大中的最好的那一檔。

儘管評分網站還沒開分,已經有不少營銷號提前喊創造網大評分記錄了。

而且以目前的口碑發酵速度,《彗星》的最終分賬同樣有了上億的可能,這個拿來練手的小專案,回報率應該會成為公司的天花板了,將來都很難超過。

《彗星》上線的第一天,網上幾乎全是討論這部電影的話題。

影片中的各種細節被分析討論,順帶科普一波相干性,汪川竟然寫了一部科幻片也被嘖嘖稱奇。

國內此前基本沒有正經能看的科幻片,《彗星》不是科幻大片,但也是最優秀的科幻片之一了,所以國內的科幻迷們更是吹的飛起。

對汪川的編劇身份,也沒多少人再說不務正業了。

月中剛在金曲獎上大獲豐收,月底又上線這樣一部高質量的電影,參與錄製剛播完沒多久的《樂夏》也成為現象級綜藝,即將發行的三專被樂評界翹首期待,放出的幾首歌曲都倍受好評!

翻紅兩年,汪川依舊越來越紅,也證明著自己為什麼能這麼紅!

影片中的演員也被吹了起來。

不過除了主演封情是汪川上張專輯MV女主有了一定討論度外,公司籤的另外兩位新人有些透明,網友們津津樂道的是獨濁樂隊的兩位成員的表現,以及被營銷號挖掘資訊後吹上天的黃慈恩。

逆天白富美!

搞得跟這部影片真的是黃慈恩主演一樣。

“只拍了一個星期的電影為什麼都這麼火啊。”

黃慈恩在微信上抱怨。

雖然忽悠她去拍這部電影的不是汪川,現在外界突然而來的關注也還好。

但最關鍵的是她家裡又來勁了,掏錢買了不少營銷,像是卜運算元的師姐江城子背後其實是黃慈恩這種內情都被賣了出去,網友對她越來越感興趣了。

“因為電影好啊,你可以藉機出道了。”

汪川給她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