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風雨驟來(第1/2頁)
章節報錯
汪川二專選擇發情歌專的理由很多。
首專立足汪川的“個人經歷”,專輯與人完美結合是最大的加分項。
而到了二專,即便沒有明年金曲獎成為超級大年的大背景,整專想要再超出首專的預期也不容易。
甚至就算在歌曲質量上超出,也會因為主題的契合程度不夠,讓評審覺得沒有驚喜。
雖然汪川已經有了不錯的主題思路,但到了三專,就會越來越難,評委的閾值越來越高。
還會導致一個問題,就是汪川在高冷,或者說是自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而如果在二專選擇靠攏商業成績,三專“浪子回頭”,不僅會讓一切變得簡單,還會給汪川帶來商業和逼格的雙重加成。
這是真正混圈內地位應該走的王道路線。
所以汪川不是在嚴肅金曲獎能拿多少,而是在想這次來自“樂評圈”的批評,會有多少人出來落井下石?
“其實吧,明年的金曲獎你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你可能已經忘了的那張EP,圈內當時可是一片好評。”
辛磊笑道。
汪川還真有點沒想起來。
算了,隨便落井下石吧,商業成績只要撐起來,一切黑子都是花裡胡哨的紙老虎。
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他們還能怎麼噴?
不過這個時候抱企鵝和寰球的大腿,確實很適合。
“而且包括格萊美和奧斯卡在內,所有有分量的獎項,本質上都是工業獎,設立是為了褒獎整個唱片和影視工業。你這張專輯曲風多樣,也可以稱得上雅俗共賞,商業成績如果足夠優秀,金曲獎是不可能忽視的。”
辛磊又道。
“我知道。”
汪川趕緊笑著點頭,不讓辛磊繼續灌雞湯。
以汪川的金手指曲庫,拼出專專橫掃金曲獎質量的專輯確實並不是特別難,但那需要汪川發專的頻率不能太快,至少也要三年一專,金曲獎絕對不會吝嗇對汪川的肯定。
可汪川如果年年發專,金曲獎必然不可能每年都把有分量的獎項都給汪川。
金曲獎不是汪川家開的,而是服務華夏整個唱片工業的。
這也是汪川二專選擇的邏輯之一。
“專輯名字想好了嗎?”
“《愛情故事1.0》,是不是太俗了?”
汪川問辛磊的意見。
“還有2.0,3.0?”
“嗯。”
專輯其實也是有品牌效應的,國外不少歌手發了一張成功的專輯後,後邊專輯的反響如果不是很如意,就會來個那張專輯的2提升歌迷的信心,將來再出3,直到把這個名字做爛……
衝著商業成績去,汪川就玩最直球的。
“真夠自信的,不過我喜歡。”
辛磊笑道。
辛磊想起外界對汪川的評價,專輯做得很成熟也很聰明。
現在等於是以專輯觀人?
經過幾次跟汪川的接觸,辛磊確實發現汪川很有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