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怎麼樣?”

格里斯問。

“聊了幾句感覺是最容易溝通的,”汪川想了想,“我覺得可以,就他吧。”

“行,那就等我訊息吧,他的檔期應該沒問題。”

格里斯笑道。

兩人在聊的是一位知名音樂製作人馬丁,製作出過多首公告牌冠單,堪稱熱單製造機,在前兩年是歐美音樂圈的當紅炸子雞,極其搶手,與多位天后小天王都合作過。

汪川要做自己的首張英文專,肯定要先找個製作人出來,這不像在國內,汪川在自己公司做專輯,下邊的人都是自己的,可以完全主導大權。

在美利堅汪川固然也可以背靠寰球直接組間錄音棚自己來,但知名製作人的意義,除了在於對專輯水平的把控外,他們本身就在音樂圈內擁有被認可的資源——不管是對寰球唱片還是對電臺DJ們來說。

一首《SYT》只是讓汪川有了名字,它並不是一張暢通無阻的通行證,汪川想在美利堅的音樂圈混,而且還不準備慢慢混,就需要有知名製作人來為新專輯加碼,需要讓自己的專輯發行後看起來配得上那麼多資源去被推薦。

這次汪川能在美利堅待的時間並不長,所以原本也沒想過一次就定下來製作人。

汪川去年九月才發專輯,理論上這張專輯在今年下半年發也行,不過寰球唱片在得知汪川對專輯有了成熟的想法,也基本把歌寫完了之後,就希望這張專輯越快製作出來越好。

在WME的經紀人也是同樣的看法,最好能立刻發出來蹭《SYT》的熱度。

雖然汪川近期是真的沒時間做專輯,最快也要等到巡演結束,《愛樂之城》開拍前的四五月份才有時間。

但既然接觸完了這位馬丁感覺還不錯,就先定下來吧。

不過汪川剛才和馬丁聊的並不是自己的新專輯,而是隻交流了一些音樂上的看法。

這兩三天汪川被格里斯帶著到處參加派對,和各位事先圈定的意向製作人接觸都是這樣,先讓汪川感覺溝通下來如何,然後再透過寰球促成合作。

這樣就不會遇到寰球隨便安排一位製作人過來,在做歌曲的時候發生激烈的衝突,導致白白浪費時間的狀況。

昨天汪川就接觸了一位製作人,連話都不想和汪川搭,眼睛裡也帶著鄙夷,心裡明顯帶有不少歧視,這種製作認合作起來就是災難,對方還是格里斯原本最想推薦給汪川的人選……

剛才的馬丁不僅擅長汪川新專要做的風格,而且據格里斯說,對方是位只要有錢一切都好說的人。

汪川來美利堅就想與這種有能力還喜歡錢的人來往!

所以可能跟馬丁聊之前,汪川就在心裡帶上了濾鏡。

聊完之後也基本符合預期。

汪川邀請他去華夏參加今年的山海音樂節,他就表現得興致勃勃。

那就定下對方吧。

定下新專制作人後,汪川就準備回華夏暫做修正,再參加兩個活動宣傳下《乘風破浪》,然後就直飛東南亞開啟海外巡演的收尾之旅。

中間汪川要再飛到美利堅參加《乘風破浪》的海外首映配合宣傳,接著再飛到澳洲,完成海外巡演的最後一站。

再接著飛回華夏完成國內巡演剩下的場次……

哦對了,中間還要飛去美利堅參加奧斯卡頒獎典禮……

這種全球飛的混亂行程,汪川真的是要吐了。

這段時間挺過去後,汪川以後再也不這麼玩了,坐飛機要把人都坐傻了。

“其實咱倆同一趟航班回去也沒什麼。”

汪川走之前說道。

“別吧。而且我直接飛回京城就行了,你要去粵省,不順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