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黎秋不開口,黃慈恩只好放棄問題。

“這樣,先把專輯聽完。《難唸的經》你是聽過的,但後兩首琵琶曲子啊,特別好聽。”

黃慈恩說著捱過去幫黎秋繼續點了播放。

黎秋幽怨的眼神變成了埋怨,還對黃慈恩故意做了一個生氣的表情。

黃慈恩只好把給黎秋泡好,黎秋卻一直沒喝的茶端過去放到了她手裡。

黎秋才做了做怪臉,表示不再追究。

而且在《難唸的經》急促的前奏響起的時候,黎秋也立刻沒了和黃慈恩搞怪的心思,而是開始想汪川把這首歌放在《一生所愛》後邊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兩首歌的質量毫無疑問,都是難得的神作。

但放一起聽下來的感覺也是真的不搭,或者說感覺《難唸的經》放在這張專輯裡就很突兀。

這首歌是全專裡最難懂的一首,其它的歌都是“婉約派”,這首歌也太狂放了。

不管是歌詞還是曲風。

【吞風吻雨葬落日也未曾彷徨,欺山趕海踐雪徑也未絕望……】

汪川當初在山海音樂節上首唱這首歌,又隨後放出了歌詞,就引起了極大了的熱度討論。

極其驚豔帶有禪意的歌詞讓全網把汪川的詞作能力吹上了天,一大波人論戰汪川究竟是詞作更強還是曲作更強。

在針對這首歌詞的閱讀理解中,基本達成了唱的是人生如鏡花水月,世間百態到頭不過一場空。

“參一生參不透這道難題”的歌詞,和《難唸的經》這個歌名,都被認為是想讓人放下執著。

但現在放到專輯裡……

特別是這最後一句歌詞,“偏叫那女兒情長埋葬。”

這個“女兒情”……

原本單首歌聽起來是在批判歌詞中的執念,對璀璨俗世、色相痴戀、貪歡浪蕩都是在批判,像是得道高僧參破了俗世迷惘。

可現在在專輯裡難道是更深的執念,而非放下?

唱的確實是一生沒參透,也偏叫女兒情埋葬啊……

意思是道理都懂,但偏要執迷?

但前邊《一生所愛》還在“難逃命運”、“相信是緣分”……

這個緣分是正經緣分,而不是有緣無分?

可也有可能《難唸的經》確實是歷經前邊的情劫之後,才最終“幡然悔悟”……

黎秋一直想到整首歌唱完,想得腦子都有些轉不過來了,還是沒想明白。

這次甚至忘了下意識按暫停。

下一首《琵琶語》開始播放的時候,她才回過神。

不過這首曲子聽起來好絕!

黎秋放棄了暫停下來,從黃慈恩那裡打聽一下汪川對《難唸的經》究竟是如何考慮的念頭,還是先把最後這兩首曲子聽完算了。

在專輯發行之前,網上有汪川的黑粉說他是用兩首曲子濫竽充數騙錢。

黎秋的期待也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