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從屋簷上落下來需要四秒半。

如果剛好有風吹過,在這麼冷的天氣裡,差不多就要五秒了。

昨夜下了一場雨,清晨的時候剛好雨停。

汪川裹著大衣縮在椅子裡,雙手抄了起來,怔怔的看著旁邊屋頂殘留的雨水一滴滴落下,在心裡無聊的數著。

《乘風破浪》在浙省下邊的一個鄉鎮取景,這裡一般來說冬天並不會很冷,零度以下的情況很少發生,最高氣溫也有10度左右,穿一件單衣拍攝也只是會感覺有些涼。

但是這兩天冷空氣來襲,又剛下了雨,今天的最高氣溫只有3度,即便汪川早就經受住了京城冬天刺骨天氣的考驗,驟然的氣溫變化也讓汪川時不時想打個冷顫哆嗦一下。

不過問題不大,只是讓人感覺冷,而不是凍,拍攝就能正常進行。

灰濛濛的天氣和被雨水洗刷過的牆壁,也讓拍攝現場更有潮溼的懷舊感,讓這座江南小鎮看起來更加漂亮。

就是這導演方健也沒調整拍攝計劃,讓替身演員繼續往河裡跳,還連續跳了三次,讓汪川難得又感慨了一次生活不易。

主戰場在大熒幕的萬里影業的整個製作團隊,確實是拍了幾場戲下來的汪川感覺最強的,攝影師、燈光師、造型師、美術指導等這些專業崗位都是國內最頂尖的,人均多個有分量的獎項傍身,劇組的其他工作人員也都是老手,任何事情都處理得妥妥當當。

電影的背景是九十年代,時代的細節和質感被完美體現,走進片場,就感覺走在九十年代的街頭。

開機快一個星期了,還沒有任何狀況出現。

汪川只需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專心拍戲就好了。

……問題是沒調整好。

《乘風破浪》這部電影的主題在明面上是父子之間的和解,更深層次是小鎮青年的夢想與世界之間的和解。

影片的男主雖然是兒子徐太浪,但靈魂人物實際上是父親徐正太,徐太浪不過是回到過去當個工具人罷了。

徐太浪這人就是個中二青年,重義氣,毫無格局,我行我素,單純得想煞筆一樣,就像大家記憶中過去的那個時代和那時的自己。

汪川自我體會覺得這種角色應該是不難演的,但方健說汪川演得太悶了,看上去就心事重,笑起來給人的感覺像是在謀劃什麼的老銀幣,而不是隻想守著自己的生活,守著那間KTV,沒有多餘雜念的徐正太。

大概是梅長蘇後遺症吧……

三天的調整時間還是太短了。

即便知道應該演出什麼樣的角色,表演起來還是力有未逮。

拍《琅琊榜》的時候,汪川就發現自己是體驗派,本身就對錶演方法掌握不足,到了《乘風破浪》又入不了戲,想表演好就很難。

汪川反思之後,覺得一直入不了戲的根本原因,是自己在心裡就不太能看得上徐正太這個人物,能演好梅長蘇也只是因為喜歡那個比力全開的人設。

不過解決的方法也很簡單。

直接代入原版表演就好了。

然後汪川就發現,自己曾經認為電影裡原版演得不怎麼樣是有些認識不足了。

於晏其實演得很不錯。

除了普通話不標準外,他對人物特點在表演方法上是掌握得很到位的。

而之所以汪川會有他演得不怎麼樣的觀感,在看過監視器裡拍好的畫面後,汪川終於找出了原因!

應該是於晏不如自己長得帥。

徐太浪這種人設,如果不是一個帥得讓觀眾覺得心悅誠服的演員來演,就會感覺他這人不太行。

汪川還是服自己的。

所以,問題解決。

場記一打板,汪川直接代入進去演就行了。

表演效果又好,汪川自己又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