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賈羽高的評分(第1/3頁)
章節報錯
PS:這三天過的很有趣,先是家裡電路壞了,疫情找師傅找了兩天,好不容易電路修好了,然後發現,電腦炸了,於是又去修電腦。
修完電腦發現我攢了一個多月的四十多章存稿沒了。
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哈,這日子過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或或,操!
我沒瘋!
明早之前補完5章,這兩天的四章,加上【JK辰】的加更。
~~~~以下為正文部分~~~~
相聲起源於京城,發揚與津門。
在很多相聲演員的心裡,如果沒有在津門闖出來,那證明自己還不是真的紅。
津門的相聲觀眾多,懂行的觀眾更多。
也正因為這樣,這裡也有相聲發展的土壤,很多大紅大紫的相聲演員都是津門人。
徐清此時就坐在一個小劇場內,上面是石青聲和賈羽高在表演。
由於徐清是臨時約的,所以正好碰上了他們有演出,只能等演出結束之後再聊。
作品還是那些老作品,加上心裡裝著事情,徐清實在是沒辦法認真看上面的表演,他有些心不在焉的到處打量,這一打量徐清才發現,現場的年輕觀眾極其有限。
要知道這可不是南培那種新興城市,而是津門,相聲的大本營啊這裡是。
失去觀眾,失去生命力。
失去年輕的觀眾,失去的是未來。
難怪石青聲上次對於相聲的未來那麼悲觀,原來在津門也沒年輕觀眾了。
在地球上,德雲社拉回了年輕人對相聲的注意力,讓相聲得以創新和發展。
不過,這是說的好聽。
事實上,不是相聲紅了,是德雲社紅了,大部分非德雲社的演員,仍然是賣不出票去的。
難道相聲界真的沒有比老郭相聲說的更好的人嗎?
不可能沒有。
拋開老郭以及幾個一代演員來講,德雲社的很多二代演員水平真的一言難盡,但他們依然紅火的很。
所以說,相聲功力不能說明什麼,觀眾的喜好從來也不是建立在業務水平這一個維度上的,還有許多其他考量。
行內人或許看得明白的功力差距,但相聲從來都不是給行內人看得。
它的受眾群體是觀眾,觀眾是來娛樂的,不是過來做學術報告的。
很多人沒有搞明白,藝術的價值到底是什麼。
藝術的價值在於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哪怕就一個人喜歡,這個藝術都有存在的意義。
但問題在於,藝術的價值想要變成商業的價值。
那就得想明白自己這藝術是針對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