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點,創作者的思想出了問題,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後面的喜劇人陷入了一個怪圈,那就是喜歡上價值,搞煽情。

上價值徐清不想評價,一群不知所謂的人給你講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怎麼看怎麼搞笑,有時候徐清都想問,你哪位啊,你什麼學歷啊,你有什麼著作啊,你除了是個撲街演員還有沒有別的成就啊。

如果沒有,你有什麼資格來教我做事啊?把自己喜劇演員的本分做好才是你最大的貢獻,而不是跟觀眾講大道理,妄圖教會觀眾什麼。

這群人樂於搞煽情的原因其實是外界把“喜劇的核心是悲劇”這句話營銷的到位了,以至於這群喜劇人忘了喜劇的外殼,專門搞核心去了,可即便如此,核心搞得也不怎麼樣。

反正不管前面怎麼樣,結尾必須給你來個悲劇的核心,這樣才能證明自己的表演是高階的。

這特麼就搞笑了。

這就像手機的核心是晶片,於是賣手機只給你個晶片,其他的一律沒有。

那這個手機還是特麼是手機嗎?

如果一個喜劇只剩一個悲劇的核心了,那還特麼是喜劇嗎?

那為什麼這些喜劇人非得這麼搞呢,這又回到了第二點原因上,是因為創作能力下降了。

因為創作能力下降了,沒辦法做出好的喜劇,只能靠煽情來強行提高自己作品的格調。

而又因為不思進取,光想著煽情,導致創作能力完全沒辦法提升,逐漸陷入了一個死迴圈。

這是歡樂喜劇人為什麼一季比一季難看的主要原因。

但客觀的來講,歡樂喜劇人本身的節目創意,還是不錯的。

所以,徐清才從系統把歡樂喜劇人的策劃案給買了下來,這玩意也不貴,花了10個積分。

其實徐清可以自己寫,但他怕自己寫不好,有些節目是很注重細節的,細節不對,全盤白費。

而且,一個節目觀眾只能看到前臺的東西,後臺怎麼搞得完全一抹黑,徐清不可能去憑空猜測,於是,徐清還是把這玩意買了下來,反正系統地球商城有種兩元店的感覺,買起東西來一點都不帶心疼的。

Lisa聽到徐清說沒有把握,反而對這份方案重視起來,她看得出來,這是一份挺好的節目策劃案,這個節目做出來應該有搞頭,但她還是想問:“節目是不錯,但收益好像有點問題。”

“那確實,這個節目搞打投的可能性不高,贊助商收益很難量化。”徐清對於這個節目的認知還是很清晰的,打投這玩意,其實針對性很強,一群喜劇人,很難搞打投。

“那我還不如搞第二季創團。”

“不一樣的,你說,現在電影市場什麼型別的片子票房收益最高?”徐清突然轉換了個思路。

“特效大片。”Lisa毫不猶豫的說出了答案,但片刻後她突然反應過來,又補了句:“喜劇?”

“對,喜劇無論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而且喜劇成本低,只要它足夠搞笑,不愁賺不到錢,但是,喜劇想要出彩,好的喜劇演員是不可或缺的。”徐清點了點頭。

“現在國內的喜劇人大多都混的一般,我可以透過這個比賽,挑一些優秀的簽到我公司來?”Lisa瞬間明白了徐清的意思。

“我糾正你一句,不是混的一般,是快混不下去了,我在網上查了查,現在國內有點名氣的喜劇人,百分之八十連個經紀公司都沒有,都是自己在靠關係跑活呢。

每年上映的那些喜劇電影,永遠是那幾個人在演,其他的喜劇人,飯都沒得吃了,你說,有個舞臺,你請他們來,他們來不來?你騰娛這麼大的公司,你籤他們,他們籤是不籤?”徐清帶著蠱惑的語氣說道。

Lisa顯然是心動了,她在心裡快速的算過了一筆賬。

搞綜藝有三個成本,一個是製作成本,一個是請嘉賓的成本,還有一個是宣發成本,現在的喜劇人,連練習生的出場費都比不上,嘉賓成本約等於無。

製作成本上,歡樂喜劇人全程是內景,成本又得下降很多。

至於宣發成本,這玩意不管是做綜藝還是做別的什麼都得要,所以是個固定開支。

也就是說,這麼算下來,只要招到一兩個金主,做這麼個節目,想賠錢都賠不了多少,但後續的收益卻有無限的可能。

簽下那些喜劇人,以後就算有的人拍不了電影,塞到綜藝節目上去做丑角也能小賺不少。

怎麼算怎麼不虧。

既然不虧,那自然要問問徐清給自己這個策劃案到底想要什麼?

於是,Lisa直接問道:“你想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