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方面,很多明星藝人身上如果沒有服裝代言的話,也會選擇穿星潮的高奢系列,這樣既能給徐清面子,上身又不掉價,還能被說成支援國產品牌。

有的明星藝人就算代言了其他服裝品牌,平時穿的私服也有不少是星潮的產品。

而且,徐清可以自信的說,同樣的價格,買其他高奢服裝,挑不到比星潮看上去更值當的了。

有了明星的帶動,很多有錢人也漸漸的選擇了星潮的高奢產品。

可實際上,星潮的主要收入來自面對普通消費者的平價潮牌商品,這玩意的量不是高奢能比的。

照理說這一塊業務沒有跟著丸子團名氣增長而增長,是對丸子團如今名氣的一種絕對浪費。

可無奈的是,徐清不得不浪費。

星潮和其他服裝品牌不一樣,從它誕生開始,大家就知道這個品牌和丸子團的關係。

所以,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個明星創立的品牌。

明星做實業翻車的人可不是一個兩個了,所以徐清這些年一直在強調星潮的質量問題,因為但凡質量上稍微拉胯一點,就會被大眾解讀為明星割粉絲韭菜。

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性,徐清反而不能和其他品牌一樣,不停的找明星代言提高曝光度。

一方面是丸子團和星潮深度繫結,不可能找其他明星代言,除非是一些男裝產品。

第二方面,丸子糰粉絲的基數太大了,如果強行加大宣傳力度的話,大肆嚷嚷著讓大家去星潮買衣服,到時候粉絲一衝動跑到店裡去掃貨刷量。

“吃相難看”這四個大字,就得扣在徐清和丸子團的腦門上摘都摘不下來。

偏偏這種事情徐清還沒法避免,他開門做生意,總不能規定消費者一次性只能購買多少多少東西吧?

退一萬步講,就算規定了門店的消費數量,星潮的門店那麼多,還有線上的門店,粉絲真的想掃貨,有的是辦法。

這種事情都不用多,只要有那麼一兩個粉絲掃貨,以徐清和丸子團如今的名氣,這個事情馬上就會鬧得人盡皆知,然後就會有人跳出來說徐清對粉絲敲骨吸髓。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星潮的平價那是相對於其他潮牌動輒一件T恤上千甚至幾千的價格來講的。

在面對類似於網購的那些平價服裝來講,星潮的價格還是偏高一些的。

真要有個剛出社會幾年家庭條件一般的年輕粉絲去掃貨,那消費起來,絕對會超過他的承受能力。

到時候徐清估計就得承受和遊戲公司面對偷父母錢充值的未成年一樣的輿論壓力了,這是無妄之災,徐清可從來沒有想過割粉絲韭菜,他賺的已經夠多了。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集資刷量的操作手法,這個更是讓徐清避之不及。

所以,他現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自己跑過來陪著齊溪拍照做個間接的側面宣傳。

當然,以上是針對國內市場,在國外徐清的顧忌就少多了,該怎麼宣傳就怎麼宣傳,該加多大的力度加多大的力度。

這是一個角度問題,在國內加大宣傳,說不定會被說成割韭菜。

可要是在國外,那丸子團說不定還成了創業典範,粉絲搞不好還得拿出來誇一誇,說她們很厲害。

同樣是粉絲跑去掃貨,國內的粉絲幹徐清收穫的只能是惡評,而且會有人不斷揪著這個事情不放。

可要是有國外的粉絲瘋狂購買,國人說不定還覺得徐清是在為國爭光。

而且,這種事情在外國人看來,只要自己就這個事情發表個宣告,事情很容易就過去了。

外來的和尚好唸經這種事情在哪都行得通,所以,操作手法自然是不同的,人總是對“外面的和尚”要寬容一些的。

當然,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徐清都不希望有人搞這種事情,因為沒必要。

想到這裡,徐清對著齊溪說道:“慢慢來吧,事情已經安排下去,穩著走就行了。”

“可是星潮現在的店都是直營的,生產線也一直在增加,馬上又要在九個國家增加門店,現在的資金壓力很大啊,還是得想辦法在國內提提銷量,總不能沒錢了讓星堂出錢給它週轉吧。”齊溪有些擔憂的說道。

現在星潮的壓力主要就是集中在國外的門店開設上,這個成本確實不小。

但是這個成本又得花,店不趁著現在多開點出去,以後說不定就沒機會開出去了,這是丸子團出海計劃的一環。

依託於星潮原本在海外的若干旗艦店,開設更多的門店,輻射更多的消費者。網購雖然是趨勢,但想把品牌做大的話,線下門店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