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玩意也不貴,主要是個心意,他們一年也回不了幾次公司。

不過,這又帶來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鬥米恩升米仇的問題。

藝人回來犒勞員工次數多了,總有些人覺得理所當然,但凡某個藝人哪次忘了或者太忙了沒管這一出,公司的閒話立馬就開始了,過分點的不僅說閒話,還會對這個藝人的工作消極怠工。

於是乎,前面說把員工當寶貝的袁葫葫,馬上就整治起這些寶貝來,心可一點都不軟。

這下寶貝們老實了,因為他們發現,藝人也是員工,正常藝人他們也是寶貝家庭的一員。

都是寶貝那就互相尊重。

畢竟員工幹活,公司給你發工資了,你乾的好,公司給你發獎金了。

人家藝人沒欺負你,你還去欺負起藝人來了?

反正這麼弄下來,公司的工作氛圍整體來講還是比較好的,企業文化其實就是這麼建立起來的,光喊口號有屁用,得行動起來才行。

現在,回來的藝人這麼多,本就輕快的工作區,越發的熱鬧了起來。

徐清和《來自星星的你》的劇組主要成員過來的時候,這裡跟個菜市場一樣,而星華的主要負責人之一的廖文媛看到這幅場景,額頭直跳,深怕徐清不高興要罵人。

但當他轉頭想看看徐清什麼表情的時候,發現徐清正樂呵呵的打量著,彷彿對於這種場面還挺喜歡。

「多了好多新面孔啊,有的都···誒···你也好···都沒見過。」徐清一邊和廖文媛往她辦公室那邊去,一邊不停的回覆著員工或者藝人們給自己打的招呼。

廖文媛見他心情確實不錯,也放下心來,沒有去幹什麼呵斥大家別吵吵的舉動,而是笑著對徐清小聲說道:「您剛剛碰到的那些藝人,有是去年從各大影視院校招過來的,還有的是咱們自己的培訓班裡留下來的。

現在咱們拋開培訓班的學員,已經正式上崗工作的,有五十三個藝人。」

「你辛苦了。」聽到這個數字,徐清沒有什麼太大的反應,主要是他對星華有多少藝人心裡還是比較清楚的,這玩意袁葫葫給自己交接的檔案裡有。

而且,就自己公司這個體量,五十多個藝人,其實並不多,反而有點少,不過這是正式藝人,簽約了藝人部的。

在藝人部的下屬機構培訓部門,還有一大批學員。

星華的藝人,現在由幾部分構成。

第一部分是最初培養的那些個藝人,這些人全都是年輕人,原本有四十多個,後面淘汰掉了四分之三的人。

沒錯,這四分之三就是袁葫葫嘴裡「你拽你媽」的那些,當然,不僅僅是拽,還有些人飄了,幹出了一些糟心的事情,也有被其他公司挖走了的。

也正是出手的狠,波及的廣,公司的風起才真的正了起來,什麼法不責眾,不

存在的,犯錯就要承擔責任,公司管你人多人少,根本不在乎。

星華,從來都是一個公司把著資源的企業,這和靠著中獎般的捧紅一個明星然後靠著這個明星吃飯的公司是有本質的區別的。

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想成名的人,缺的是優質的資源。

反正搞來搞去,星華第一批藝人,最後就剩下了十五個人,這裡面有十二個往影視方向發展,有三個選擇了做音樂,目前都發展的不錯,算是公司的頂樑柱了,至於那些被開了的,不知道看到這個情況,到底有沒有後悔過。

興許他們不會後悔,會堅定的認為星華做錯了,星華在小題大做。

除了這十五個人,後面的三十八個已經上崗了的藝人,除了從院校招過來的,還有從公司對社會招聘的培訓班學員裡挑選出來的。

還有的是市場上已經成熟的演員自己選擇加入星華的,這些演員年紀分佈就比較廣了,有年輕的,還有年長的。

可以這麼說,星華的藝人構成現在還是比較豐富的,大部分是演員,小部分是歌手,還有小部分是其他領域的人才。

尤其是演員,無論是挑主角還是挑配角,基本上都能滿足需求。

除此之外,星華還養了不少導演、編劇、攝影師等等影視劇相關的幕後人才。

現在的星華,真的可以用人才濟濟來形容。

說起來,市場上有很多娛樂行業的從業者都想加入星華。

就比方說有很多演不成主角的成熟演員們想加入,他們主要是看重星華現在的名聲很好。

這個名聲一方面體現在作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