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 音樂市場(第2/2頁)
章節報錯
想要衡量一張專輯在韓國的成績到底怎麼樣,其實還是有不少直觀的參考因素的。
“各位,這是我畫的流程圖,我們現在簽訂了音源供應商,接下來就是在油管上投放MV,然後就是參與推廣節目看效果。”
和音源發行商簽訂合作協議之後,芋頭便在酒店裡召集了包括藝人在內的所有相關人員一起開會,商量著他們這次的後續計劃。
徐清當然也在開會的人員當中。
說起來,芋頭其實早早的在韓國註冊了一個公司用來對接一系列的業務,當然,這個公司現在還是個空殼。
連辦公室都還在裝修,不然徐清一行人,就沒必要在酒店開會了。
“芋頭姐,那六個打歌節目全都要參加嗎?”陳潔芸一邊用本子記錄,一邊問道。
“不,你們參加其中四個就行了。”芋頭搖了搖頭。
在韓國,除了週一,從週二到週日這六天,每天都有專門用於打歌的節目在不同的平臺播出。
從權威性和受認可度的情況,大概分為兩個檔次,第一檔是在韓國三大電視臺播放的《音樂銀行》《人氣歌謠》《音樂中心》這三個節目。
其次便是其他電視臺或渠道播放的另外三個節目,第一個是《MCD》,第二個是《show&npion》也叫《冠軍秀》,還有就是《the show》。
不管是哪個節目,去參與打歌的最終目的,就是拿到這個節目的“一位”,這樣才有足夠的宣傳噱頭和話題度,也是對於成績的一個認可。
就算拿不到一位,也要想辦法進入一位候補,這樣曝光量也要大一些。
“一位”其實就是第一名的意思,每週都會進行評選,大概就是周冠軍的味道。
至於一位候補,就類似於入圍名單。
對於這個一位冠軍怎麼產生,每個節目的評判標準都不一樣,一位候補的數量每個節目也不一樣,從三個到五個不等。
但綜合起來,所有節目評判的因素無非就是五樣。
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是音源分,這個在所有節目中都是佔比最大的,音源分的參考依據,是根據韓國各大音源網站的資料榜單來的。
資料榜單有兩個重要的參考因素,一是播放量,二是下載量。
第二個因素是銷量,在韓國有兩個銷量榜單,一個是G榜,一個是H榜,每個節目參考的榜單不一樣。
第三個因素是MV的播放資料,韓國的MV播放資料,基本上就看油管這個平臺的官方MV播放量。
第四個因素是放送分,也就是在這個電視臺的打歌節目播放你這個音樂作品的時候的資料,這玩意比較迷,只有電視臺自己知道放送到底能拿到多少分。
因此,很多公司會給電視臺意思意思,買點放送。
第五個因素是投票分,投票又有事前投票和直播投票,事前投票就是在沒有播放節目前進行投票,直播投票就很好理解了。
五個因素,每個節目的側重和因素權重不一樣。
所以也造成了每個節目的差異化。
拿《人氣歌謠》來舉例子,這玩意的MV分數佔比很大,所以《人氣歌謠》裡面的女團是很佔優勢的,因為女團的MV播放量一般來講就是要比男團的多。
與之相反的是《音樂銀行》,這個節目就比較看重銷量分,所以被觀眾和粉絲稱之為《銷量銀行》,這個男團的優勢就比較大,因為男團的銷量一般來講,比女團的要強不少。
與之對比的,還有投票專案比較多的《音樂中心》,有個外號叫《投票中心》。
當然,這仨不管有什麼外號,在粉絲和觀眾心裡算是比較權威了。
後面那仨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