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不關注流量藝人的人或許都有一個疑惑,為什麼有些絕對的頂流,看上去都跟個腦殘一般?

他們是不是演的啊?

這個問題如果問道徐清頭上,他會告訴你:抱歉,不是演的,他們的智力水平確實不算高。

有些頂流的智商,當個普通人或許夠用,但當個公眾人物,是萬萬不夠的。

不過偶像偶像,是偶又是像。

偶是什麼?是泥塑,是木雕,是塑膠玩具。

像是什麼,這裡的像其實就是想象,粉絲投注一切不切實際想象的載體。

這就是偶像大行其道的原因,更是粉絲瘋狂的原因,她們渴望接近,但又不能真的接近,若即若離才能維持住這份幻想。

要是真的讓粉絲和偶像在一起生活,有些粉絲說不定還不樂意呢,因為她喜歡的其實不是這個藝人本人,而是掛著這個藝人形象的“虛幻人”,是粉絲自行想象出來的“完美人”

正如對於很多男人來說,最好的姑娘,永遠是想得到卻沒得到過的那個,沒得到過,因此抱有很多自己腦補出來的完美幻想。

所以,偶像藝人的智商並不重要,他的業務水平更不重要,重要的是制偶師夠不夠厲害,制偶師做出來的玩具,是不是能夠讓更多的粉絲對這個玩具進行幻想投射。

還有一點是,粉絲的幻想夠不夠堅挺,投入的越多,幻想的滋味就越加真實,畢竟白嫖是不可能對一個東西產生什麼太多感情的,只有投入了金錢或者時間,才能對這個東西產生一定的擁有感和歸屬感。

顯然,伯仲軒的粉絲們就屬於投入的比較多的那類人,投入了自然就得證明自己投入的值當,怎麼證明自己投入的東西值當?

那自然是讓這個東西獲得更多能獲得的榮譽,用榮譽來證明這個東西確實是個好東西,從而再反推自己的投入是值當的,這是飯圈很多人的自我閉環邏輯。

甚至為了完成這種邏輯閉環,很多粉絲其實是不在乎藝人自己是怎麼想的,這就是現實版的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伯仲軒的粉絲們,現在在星堂的各個賬號下面肆虐,波及面已經從《時光》三首單曲的評論區跑到了所有和丸子團相關的內容裡面。

戰鬥力強的一批,丸子團的粉絲和他們比起來,簡直就是散兵遊勇遇到了正規軍。

有的粉絲已經攤牌了,直接說這就是想要搶伯仲軒專輯第一的下場。

搞得無論是丸子團的粉絲們,還是路人,對伯仲軒以及伯仲軒的粉絲們觀感差到了極點。

可粉絲哪管這個,對於反駁自己的言論,突出一個胡攪蠻纏、人身攻擊,各種【丸子家的狗急了】

【不服氣你也去刷】

【喜歡楊圖圖她們可能只有惡臭男吧】

【我家哥哥賺的就是比伱多】

【不會吧不會吧蟈蝻是不是就是會酸】

【下頭女簡直丟女性的臉】之類的話張口就來。

其他人的觀感完全不考慮,她們現在只知道自己贏了,至少專輯第一的位置還在,而且丸子團的作品評論區被自己人給控住了,她們作品的評分也被刷了下來不少,包括胡馨演的那些個被吹的不行的影視劇。

星堂文化的人現在刪評根本刪不過來,因為有的粉絲不僅自己刷,還買了機器人大量刷垃圾評論,刪的還沒她們發得快,這要是能逼得星堂文化關評論區清理評論,那就是最終的勝利。

除了粉絲強悍,伯仲軒能成頂流,他的“制偶師團隊”還是有些能力的,至少那個領頭的女人就比伯仲軒要冷靜的多。

在伯仲軒慌里慌張的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她拿出手機直接給湯倩打了個電話。

“湯總,我不理解您剛剛發過來資訊的意思。”這是領頭女人的第一句話。

這邊的湯倩還在徐清的辦公室沒出去呢,接到電話後直接開啟了擴音,聽完對面的話,湯倩對著電話皺眉說道:“真不理解嗎?”

“我想,我們之間是不是有點誤會,仲軒的粉絲確實比較衝動,這也怪我們仲軒太有魅力,所以粉絲總是會忍不住的維護過度,我們這邊發現的時候,已經在做約束工作了。

可是您這個時候發個莫名其妙的資訊過來,我在想,如果我們此刻大動作約束粉絲的話,豈不是把一些沒有發生過的事情扣在了自己的身上?

這要是讓外人知道了,還以為您發的東西是真的,我們害怕了才不得不約束粉絲呢。

事實上,我們一直致力於維護一個好的網路輿論環境,這個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無關乎物件是誰,您說,你這麼一搞,我反而不知道該怎麼做了。”領頭女人的語氣表現的非常輕鬆。

可她現在的表情和動作卻是極度緊繃的,她想確認一件事情,這個事情很重要。

聽到對方來了這麼一番話,湯倩的眉頭皺了起來,剛想說話,就看到徐清在搖頭,而且張嘴做了一個“掛掉”的口型。

湯倩不解,但還是乖乖的直接掛掉了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