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徐清的真實想法(第1/2頁)
章節報錯
有必要上市嗎?
聽到這話的徐清,忍不住陷入了回憶當中,因為這句話,從他自己嘴裡也出來過。
當時李時剛找過他,隨後他就把Lisa喊了過來。
Lisa說話前言不搭後語,聽得徐清覺得她顛三倒四,她勸徐清可以想辦法把華晴吞了,謀求上市。
說這話的時候,徐清便問了趙康年剛剛問自己的那個同樣的問題:“我有必要上市嗎?”
隨後Lisa的分析給徐清帶來了很大的收穫和興趣。
想到這裡,徐清整理了Lisa的分析以及自己後期的一些理解對著趙康年說道:“星堂文化沒必要,但我們其他的產業可能有必要。”
“你的那個供應鏈公司,或者是你的那個傳媒公司,還是你的那個服飾公司?”很顯然,趙康年對於徐清的公司還算了解,瞬間就說出了一大堆。
徐清對於趙康年的話並不意外,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之後繼續說道:“您說的都有,這可都是實業啊,都需要錢,也需要上市公司這個牌子撐著。”
“以伱星堂的名號,在國內還需要上市公司的牌子撐著?”
“星堂算什麼,星堂就是個娛樂公司,而且還是一個畸形的娛樂公司,我們公司目前優秀的作品產出都是從我這裡來的,雖說現在有幾個當紅的藝人。
可誰能保證我能永遠有好東西產出,誰能保證這些藝人能一直紅下去,誰又能保證我能培養出新的好藝人來呢?
我倒是可以去外面吆喝說,我徐清不會江郎才盡,起碼能創作到八十歲,而且我還可以保證我能一直捧紅人。
可有人信嗎?
我自己都不信。
說起來,華晴這些年的股價一降再降,他們其實也沒虧損,18年的時候,他們虧了那麼多,年底財報還是能做到收支平衡。
去年更是小賺了一些,18年之前,年年都在賺,雖然賺的不多,但比有些公司的財務報表要好看多了。
可他的股價還是連年在跌,不就是因為他們的利潤來源不穩定嗎,藝人和影視投資,這倆東西簡直就是靠天吃飯。
他們為什麼要搞院線,為的不就是走出這種盈利模式單一帶來的市場信心不足嗎?
可惜,他們玩砸了。
所以,我確實也需要上市的這塊牌子。
就算這次收購不了華晴,過個幾年我還是得謀求上市,只不過那個時間比較晚,如果這次能提前,那我能少走好幾年的路。
其實最主要的還是錢,服飾也好,供應鏈也罷,或者是什麼其他的三產,都需要大量的錢才能擴張起來,想要獲得低價的融資,沒有比上市更好的選擇。”徐清聳了聳肩說道。
“小徐,有些話我想跟你說,但說起來可能像站著說話不腰疼,我覺得你以現在的狀況賺下去,要不了10年,你賺的錢三輩子都花不完,你沒什麼必要太過追求這個東西。
說實話,什麼權利啊,錢啊,夠用就好,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人這一輩子,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你說是不是。”趙康年突然感慨了起來,也不知道是不是勾起了什麼傷心事。
“您說的對,什麼權利啊,錢啊,對我來講其實不重要,10年或者20年能賺多少錢,對我來講也沒多大差別,反正也花不完。
不過這人吶,錢賺夠了之後,總想實現點別的抱負。”徐清一邊把冷掉的茶倒掉,一邊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