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豪言壯語(第1/2頁)
章節報錯
“徐老師,您是編劇,我看完電影之後,非常想問您一個問題,袁朗到底成功了沒有?是不是創造了一個平行世界?”銀幕前,徐清等主創站成了一排,等著觀看電影的媒體或者粉絲提問題。
聽到這個問題之後,徐清舉起話筒對著這個人說道:“成功與否這個你們可以自己去定義去安排,我覺得重要的是,袁朗意識到這些人其實死了之後,還是願意嘗試去救她們。
在女軍官和教授乃至所有人眼裡,這些人早就因為火車爆炸案死亡了。
但在袁朗眼裡,在每次迴圈中,這些人都是活生生的在自己身邊出現的人,如果你是袁朗,你會選擇去救她們嗎?”
“徐老師,下一個問題,當時《原始碼》宣傳的時候,說這是《開端》的姊妹篇,您個人認為,您寫的這兩部作品,有什麼區別,或者有什麼共通之處呢?”
“如果要說不同的話,那就是在迴圈原因的解釋上,在《開端》的時候,我是完全沒有解釋過,為什麼會產生迴圈這種事情的,但在《原始碼》這部電影中,我們解釋了迴圈的原因來自於原始碼程式的模擬。
至於共通之處,我覺得兩部作品,都是在描寫人性的光輝,這兩部作品其實表達的不是迴圈或者迴圈背後的原理。
它們強調的永遠是人,不同的人做的不同的選擇。”徐清回答道,這是他自己的理解,也是他在改編劇本的時候做的思考。
原作者是不是這麼想的徐清不清楚,但他確實是這麼想的。
影視作品的核心永遠是人性表達,親情、友情、愛情、仇恨、怨恨、奮鬥、夢想、挫折、苦難乃至大愛大義,小肚雞腸,陰暗的,光明的,搖擺不定的,各種各樣的眾生相,各種各樣的事情。
只要能把某一個表達做的足夠真實深刻,那這個影視作品就不會差到哪裡去。
沒有真實深刻的人性表達的影視作品就像一盤沙,都不用風吹就散了。
很多導演,有時候要麼想表達的太多,結果一個都沒表達明白,要麼就是乾脆沒想明白,表達的東西流於表面,太過虛假。
這種情況下,觀眾是沒辦法共情的,沒法共情的東西,伱讓人怎麼喜歡的起來。
提問還在繼續,不知道為什麼,這堆人就逮著徐清問問題,這讓徐清有些無奈,你們這群人怎麼回事?
問問男女主啊,帥哥靚女的你們不喜歡嗎?
“徐老師,您對《原始碼》最終能收穫多少票房的期待有多大的啊?”又一個問題拋向了徐清。
“導兒,您覺得咱們這電影票房能拿多少?”徐清不想回答這個問題,回答少了是對自己沒信心,回答多了是吹牛逼,推辭把又顯得含糊,怎麼回答都不對勁,還是讓導演來扛這個話題吧。
導演見徐清把這個皮球拋給了自己,完全不帶含糊的,對著剛剛提問的那個人說道:“有徐老師的劇本加持,有介麼多優秀演員的出演,我覺得我們的票房可以突破20個億,今連的票房冠軍一定系我們《原始碼》。”
這番帶著港普的回答,讓徐清忍不住側目,你特麼是真敢說,突破20億倒也罷了,直接來個票房冠軍是我們,這話聽得太狂了點啊兄嘚。
不過,這個導演那是老導演了,香江電影黃金時代人家就在拍戲,碰到的採訪比徐清看過的採訪都多。
他敢這麼說,肯定是有原因的,無非就是博話題嘛。
挺好,碰到這種導演,倒也挺爽的,到時候出了什麼事情,攻擊他的人絕對少不了,這等於是把鍋主動背上了。
《原始碼》的最終制作成本大概兩億六千萬左右,加上宣發成本,在不算其他版權收益,大概不到8億票房能回本,按照39%的分賬比例來算,一億票房片方能分3900萬。
至於徐清,當初吳友進說,給自己5個點的票房分成。
這5個點,不算什麼回本不回本的,一個億的票房,就得給徐清500萬,十個億,就得給徐清5000萬。
也就是說,吳友進實際拿到的其實是34%的分賬比例。
當初吳友進非要拉自己入夥,徐清自然不可能跟他籤什麼利潤分成,這種大公司做起賬來,明明狂賺的票房,可以給你做出虧損來,好萊塢和香江,這種事情不要太常見。
當初香江的導演坑內地的投資人就是這麼搞得,做賬的時候,一把破扇子道具就敢寫三五千的,成本虛的海了去了。
有的投資人都快被坑的跳樓了,最後大家都賺的滿嘴流油,就投資人虧成了狗。
所以,有時候香江電影沒落也怪不得別人,他們這群人自己吃相太難看,把別人當傻子。
就在徐清思想跑馬的時候,那個問問題的人顯然是不準備放過他,只見他對著徐清問道:“徐老師,您對於導演的票房預測怎麼看?”
“我是個電影新人,導演是前輩,他都這麼說了,我還能怎麼看。”徐清微笑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