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解析玉邊璋(第2/3頁)
章節報錯
葉真指著玉邊璋說道。
“現在換成了黑白的模式,大家可以看清楚玉邊璋上面的團了。”
這個臨摹下來的模板,當年還是李慧穎的爺爺。
也就是現在李牧所長一手畫下來的。
現在研究玉邊璋的時候都是用的這一副圖案。
李慧穎對這螢幕上的照片是再熟悉不過了。
童年的時候,經常看到自己的爺爺對著這圖案發呆。
很多時候一呆就是一個下午了。
對於這圖案,李慧穎是早就瞭如指掌了。
“玉邊璋的這個巴蜀圖語,我們可以看到是有明顯的分界線。”
在玉邊璋從上到下,每個圖案的上下之間。
都是有分割線一樣,就是明示給看的人知道。
這個圖案是分成了幾個部分。
“一共可以是分成五層來看待。”
“最高的一層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是三個豎立著小人。”
“頭上的是戴著帽子一樣的東西,雙手是下垂合抱在一起。”
“雙腳是微微的開啟,雙足對外。”
三個矗立著的小人,模樣就和出土的青銅大立人很像。
除了手上的動作不一樣以外,幾乎是沒有什麼區別。
“這個姿勢是在三星堆那個地方那,古羌族祭司祭拜時候的模樣。”
“第二層是兩座大山一樣的圖案。”
“兩座山都是三角形的,中間是有一個類似於字母A的圖案。”
“在字母A中還有一個黑色的原點,彷彿是眼睛一般。”
“大山之間是有一個從天而降的火盆。”
“在右邊的大山的山腰上,有一隻從天而降的大手,按在了半山腰上。”
“而在大山之下的第三層,是華夏中原常見的雷文圖案,象徵祭壇的意思。”
葉真是一一向民眾科普這玉邊璋的資訊。
如果不是葉真的話,沒有人會那麼詳細的去分析。
觀眾看了後,也是開始腦洞開啟。
“從天而降的大手,難道是如來神掌嗎?”
“兩座大山之間,為什麼會有一個像火盆一樣的東西啊?”
“這兩座山看起來像是等邊三角形,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