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想著,自己要是率先作答出來會不會在皇帝那兒高看一眼。

也有些人再想著,要是交卷的速度太快,會不會認為自己太高傲了,萬一皇帝不喜歡傲的。

雖然知道皇帝就坐在上頭,大殿中還能聽到皇帝說話的聲音,但是沒有一個人敢抬頭看皇帝。

沒有那個膽量,皇帝不叫他,沒人敢抬頭。

甚至有兩個手都在抖嗦著,緊張的,沒有經歷過這種場面。

能到了這兒的人,基本上都是人中龍鳳,任何的因素都能決定後頭的名次。

一緊張,手都抖嗦了,一看知道就算是平時再厲害,恐怕此時也只能得一個同進士出身。

考核的不僅是成績,還有各方面的因素。

這方面賈薔得了不少的便宜,這皇宮他來過了三四次,和皇帝單獨接觸也有兩三次,現如今的場面根本不能對他造成任何的壓力。

還有就是譚春風這種本來就大氣的,也滿不在乎。

看到了題目之後,所以開始在腦中想起來。

論治國安邦之策。

這個論題太大了,能寫的地方太多了,可越是這樣就越不好寫。

治國安邦,雖然他們科考當官的理想就是治國安邦。可要是怎麼實施,真得好好想想才行,萬一答不到點上。

畢竟他們沒有真正為官過,沒有經驗,寫的東西都太空泛了。

沒有誰都像諸葛亮那些人一樣,在野時就有那樣大的格局。

紙上談兵的理想主義者恐怕更多。

真為官之後恐怕就會覺得自己年輕時候的理念太幼稚空泛。

這樣的題目要言之有物能出彩,難度較大。

賈薔則是更加開心了,憑著後世的見識,提出幾條治國之策,讓皇帝滿意不是太難的事。

就算自己寫的不行,還能有別人的呢。

像著名的曾國藩左宗棠,拿出些理論來,也不會太離經叛道,能夠結合目前的時代。

琢磨了一下,開始動筆起來。

“每日所看之書,句句皆物;切己體察、窮究其理即格物。所謂誠意者,即其所知而力行之,知一句便行一句。堅持二者並進,則便會達到下學便上達的目的,才能始於修身,格物致知、誠心正意,而終於治世,獲得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功效。讀書立志,須以困勉立功,志大人之學。凡有裨於國計民生,無不盡心經蒙田,實力興辦。......”

很快寫滿了整個卷面。

無外乎,強軍,富民,修身,齊家。

其中融匯了後世近代偉人一些見解,曾國藩左宗棠等名人,集各家所長,拼拼湊湊的寫下了一篇文。

字跡工整,稍微帶點飄逸,行書。

勉強沒有超出這個時代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