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政,您過來看看這篇文章。功力深厚,'惟求強國之術,使國家安如磐石,另韃虜遠遁而邊塵不驚'。磅礴報國之氣浩蕩。我閱過幾百份了,成績當以這一份為首。下官認為,光此一文可擢升案首。”

這個閱卷官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還有很多份試卷都還沒有看,第一名就叫他選了出來。

當然光是他說的肯定不行,還需要主考官學政點頭。

“當真有那麼好。”

學政把卷子接過來看看,“這筆字倒是漂亮,到了火候,沉穩大氣。”

填空題都中規中矩的直接跳過看那篇文章。

發現更加穩,全篇下來都是上佳,恐怕就是親自下場恐怕也只能寫出這樣程度的文章。

“這一份保留,諸位同仁也都瞧瞧,待到所有卷子閱畢,咱再整一個排名出來。”

和第一位閱卷官一樣,學政主考官也是給了極好的評價。

在他們看來,只要後面沒有出現太逆天的,這份卷子的考生就是案首了。

繼續閱卷。

這裡可是有著數千份考卷。

十幾個閱卷官,基本上每人都要看四五百份卷子。

還需要在兩天內閱完,因為第三天就是放榜的日子。

閱卷官,脾氣秉性都不相同,有看的松一點的,也有看的緊一點的。

不過每一份卷子都會有兩三個考官閱過,真正的優秀人才不會隨便被摒棄掉。

這些人也會經常在一塊兒討論,遇著優秀的答卷會傳閱給其他人也看一看。

“悖論,當真悖論,這不是詆譭聖賢。這一份我要留起來,看看是哪家子弟。”

“餘大人,緣何如此生氣。”

姓餘的考官把這份卷子鋪開給他看,還專門指出來文章中的幾段話,說的啥,意思大概就是朝廷大多官員都是尸位素餐蠅營狗苟之人。他們也是朝廷命官,如此狂悖之語,氣的他鬍子都有些哆嗦了。

如此到了第二天下午,才把所有的試卷看完。

接下來,就是看中選者的名字資訊。

“賈薔?莫非是那個賈家?年紀才十六,能寫出這樣水準的文章,應該偏老成才對。把賈薔這個考生在縣試府試的卷子調取過來,對對字跡。”

科舉已經進行了五六百年了,各項制度是非常的成熟。

很快就有人把縣試府試的卷子取了過來,筆跡一樣,確實出自於賈薔。

“字跡能對得上,諸位同僚沒有反對的話,此篇就為案首了。待明日放榜公佈。”

“學政大人慧眼,此文當為第一。”

“下官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