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整編(第1/2頁)
章節報錯
“出發!”
艾倫·雅努斯把戰旗交給身後的掌旗官,將手中的長劍背在背後。
原體賜予的長劍對他來說尺寸有些超標,除非當作雙手大劍使用,否則以他接近3米的身高仍然難以駕馭。
第一大群的陣列在有序的分解,十個滿編100人的戰鬥連隊總計一千人整,開始按照各自的預定路線,透過迴廊與艦內的軌道列車向傳送陣列以及飛行甲板行進。
加爾文和榮譽衛隊也在前往傳送陣列的隊伍之中,他將帶著兩支直屬於軍團的連隊與艾倫麾下的第一連隊一起,作為第一批登陸的先導力量。
是的,經過整編後的軍團編制,既不同於灰騎士戰團已有編制,也迥異於所有“聖典編制”和其衍生的變種。
它更像是一種為了適應帝國現狀,而介乎於大遠征時代的軍團與現有戰團的中間產物。
考慮到灰騎士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新兵階段”,而在加爾文的預期中,戰團級別的單位也是符合帝國現狀的,能夠在短時間內集結的、承擔完整戰術體系的最佳編制。
因此加爾文對“戰團”這個單位有著極高的戰術要求,在他的理念當中,這個級別的戰術編制除了名字與《聖典》中的戰團雷同,其本質完全是另外一個層面的東西。
首先,灰騎士軍團體系下的“戰團”從一開始,就不是“《聖典》戰團”這種類似於軍區的半屯墾式駐軍。
他們是在有完整軍團體系支撐下,完全不需要考慮後勤以及兵員培養的、以隨時加入大規模戰役為目的成立的軍事組織。
其次,在戰術定位上,一個標準的戰團在加爾文的預計中,應該是一支有能力承擔獨立戰場任務的單位;
或是能在配屬單位完整的情況下,有能力獨立承擔一個星區方向的戰役級戰略目標的完整編制。(廷達洛斯軍團的各個團級單位,也將隨著這次整編被正式拆分。
他們以及克里格方向的噩兆修會,也將圍繞著這些即將成立的戰團,成立對應的步兵以及重型裝甲、騎士泰坦乃至泰坦軍團等重灌單位。)
所以在加爾文的預想中,戰團的作戰狀態被區分為沒有配屬部隊的“戰術”狀態,以及在廷達洛斯軍團的百萬凡人輔助軍以及噩兆修會的泰坦軍團加持下的“完全體”狀態。
前者單純就是灰騎士本部的武裝力量:
在這種“團級編制”下的十個連隊中,並沒有其他阿斯塔特戰團為新兵準備的類似偵查連隊的編制,而是實打實的的十支戰鬥連隊。
而這十支戰鬥連隊除了一支直屬於戰團本身,在戰鬥的同時還要擔負指揮職能的精英連隊以外,其他的九個連隊則要有更多的戰術功能。
他們將按照不同的戰術分工,在除了本職工作的特種作戰、反亞空間作戰以外,再掌握諸如裝甲作戰、航空載具作戰、艦隊指揮等常規戰術技能。
可以說戰術狀態下的灰騎士戰團,將擁有比原本的戰團更充沛的兵力的同時,還有著更快的響應速度。
至於後者,則是另外一個層面的概念:
在擁有廷達洛斯軍團百萬部隊的戰場掩護以及戰術遮蔽,再加上噩兆修會麾下諸如騎士泰坦、泰坦軍團以及智械軍團的支援下。
灰騎士戰團實質上已經成為了一支有資格參與到“啟示錄”級戰場的戰術力量。
並且在其艦隊中存在機械方舟的情況下,他們完全有能力獨立撐起自己的後勤保障,從而在核心力量不受損失的情況下,在未來的某個戰場上,成為一支可以在敵後鏖戰的戰略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