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繼續推移,奧菲利亞7號世界地面的攻防戰,也仍在緊鑼密鼓的繼續當中。

變節的阿斯塔特在得到重型裝甲單位的火力直射輔助,及海量的叛軍作為僕從軍後。依靠著軌道轟炸的幫助,向著神恩之城的守軍方向正面推進。

防線在重壓下被迫收縮,中小型的工事在重炮直射下被大量擊毀。

戰火一度延伸到神恩之城的邊緣,帝國的軍人已無路可退。

直到帝國之拳的小隊從側翼威脅到敵軍的後方,防衛軍才在殊死的戰鬥下將敵人的攻勢再度推出城外。

在這場數小時的戰鬥中,守軍依託著聖城周圍的永久性防禦工事,利用其中這些工事與地下密集的通道和走廊,讓敵軍付出慘烈的代價。

至少五個團級單位被重傷,其中有三個完整的星界軍團被徹底打掉編制,失去了重建的價值;

至少40輛黎曼魯斯坦克以及三倍於此的奇美拉戰車,在推進中被擊毀。

甚至作為戰鬥核心力量的阿爾法們,也付出了半個連隊的傷亡和至少一輛遺物級的飛刃重型坦克被徹底擊毀的代價。

但霍恩索恩並沒有感到輕鬆。因為就在這場戰鬥結束後不久,感受到戰事遲滯的敵人在時間的壓力下,再次於聖城另一側開闢了新的戰場。

沒有選擇,在帝國之拳與極限戰士這兩支阿斯塔特連隊被牽制的背景下,為了頂住敵方阿斯塔特的強橫戰力,戰鬥修女們義無反顧的走上了戰爭的前線。

可她們畢竟不同於阿斯塔特。

準軍事組織與軍事組織之間的一字之差,代表的就是從日常的訓練科目、戰術素養、裝配傾向,以及從構建之初的目標上的全面差距。

這種區別讓這些習慣於特種作戰和治安追索等戰場環境的戰鬥修女們,其引以為自豪的輕型裝備和小隊作戰模式,在與帝國一方的阿斯塔特戰團相比都相形見絀。

就更不用說沒有經過“《聖典》的洗禮”,自大遠征時代裡完整的保留了軍團作戰模式的阿爾法們了。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大遠征時代軍團遺留下的幽靈,在能夠團結一致的時候,擁有著比帝國阿斯塔特更完整的戰爭編制。

這注定是一場不公平的戰鬥,但戰爭本身也從未有公平可言。

驕傲的戰鬥修女們,正是在這場與強敵的貼身戰鬥之中,發現了自己對重型裝備前所未有的渴望。

也是在這場戰鬥之中,她們後知後覺的發現了自身更加致命的缺陷:

那就是這些平日裡自詡精悍的帝皇之女,其簡單的連隊級戰術儲備,在真正專業的阿爾法們的面前,是如此的蒼白而拙劣。

這種區別在往日的戰爭中並不明顯,因為她們多數的任務背景都是小隊級別的特種作戰;

即使偶然有參與大型戰役的機會,她們面對的敵人和被分配的任務,也多數是凡人叛軍的衝擊和固定的駐防任務。

而當她們真正被投放到戰場上,與這些帝皇親手打造的戰爭機器共舞時;

她們淺薄的戰術素養和拙劣的戰術儲備,在最初幾回合的試探性進攻下,就被阿爾法們完全洞悉。

這並不是說戰鬥修女們過於弱小。

而是在這些以毫秒級神經反應的阿斯塔特面前,她們的戰術構建基礎就根本不是一個層面;

經過劣化的反饋式動力甲,在面對原版的馬克系列動力甲時,無論是力量還是敏捷,都顯露出巨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