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可期是一個美好的支票,但眼下看不見盡頭的工作依然會讓人感到疲憊。

自加爾文透過“聖血試煉”已經過了三年,但他對於細胞的改造與模仿到現在也才堪堪突破了不到3%,加上那些細胞在最後時刻的主動配合,加爾文在這項工程的進度也就是將將不到10%,這是何等巨大的差別。

也許在凡人甚至是阿斯塔特們的眼中,加爾文作為一名基因原體,他距離帝皇已經足夠近了。

但在加爾文的眼中,對那些初代細胞不足10%的逆向結構完成度,也就是剛剛解決了“有或無”的問題而已。

加爾文現在的身體強度距離那些血液原來的主人,還差得太遠太遠。

現在想來,當初能夠僥倖贏得勝利,加爾文自己所佔的功勞恐怕沒有他原來想象的那麼大,帝皇的主動放水和聖血本身經過層層弱化恐怕才是真正的原因。

但無論如何,一日耕耘方有一日收穫,既然帝皇已經把通往至聖天的鑰匙遞到了他的手裡,那他就沒理由不將之充分的利用起來。

也終會有一天,加爾文會在這日復一日看似無用功的努力中獲得屬於他自己的收穫。

而另一方面的工作,就是關於他的靈魂一側,關於如何繼承那些“自己的那些遺產”的問題。

這不同於前者,雖然同樣漫長,但每一次的閱讀都會帶來立竿見影的收穫。

日有所得的正向反饋,讓加爾文對這項工作的積極性要比前者高得多。

完整的聖母頌歌在最初整理記憶的時候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讓現在的加爾文現在可以一心多用,多執行緒並行閱讀這些記憶。

但如此浩瀚的記憶寶庫,讓加爾文想起了他前世時,一個在他看來象徵意義更大於實際操作可能的成語典故:愚公移山。

“當一座山堵在你家門口時,哪怕你的意志足夠堅定,但如果想要將這座山搬走,那麼一個人還是幾個人的區別確實不大。”

這是他對這個典故的也許片面的理解。

最後一項工作,就是被開發出的時間最短的模擬戰場的能力了,這項模擬進行到現在,目標早已經不再侷限於加爾文現實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物件。

他在一次記憶整理工作完成後偶然地發現,在這些被完整吸收的記憶裡,那些加爾文們遇到的敵人也同樣可以被拉入模擬的戰場。

這也大大豐富的加爾文的戰鬥經驗積累的可能性,也讓之前總是想要外出作戰的他略顯浮躁的心安靜了下來。

以加爾文,或者說姜文前世的那個民族的生活習慣而言,耐心絕對是一種美德。

“十里坡劍神”之類的概念才更符合他們的審美。

以上的三項工作內容,就基本上填滿了加爾文除白天出行和夜間左右腦輪換休息外的所有時間。

而未來的諸多收穫與可能,也盡皆來自這些不為人知的努力。

時間在這裡展現出他最稀有且珍貴的品質——公平。讓這些付出必然能得到收穫,而所有的收穫都源於這些最初的勤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