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魂救贖者號進入亞空間航行狀態的第七個小時,也是加爾文作為一名勤勉、認真、負責任的指揮官在艦橋上執勤的第27個小時。

終於從忙碌工作中脫離出來的艦長泰伯斯將自己的目光從座位前的螢幕中移開,看向一動不動的加爾文說道:

“您可以休息了,請回吧”

安靜的艦橋上,同樣沉默了許久的克萊因主教在聽到泰伯斯的聲音後抬起頭向加爾文看了過來,而後者毫無反應。

“亞空間航行狀態已經穩定,您可以回去休息了。”泰伯斯再次強調道,聲音比之前大了一些。

“唔……”加爾文從冥想中清醒了過來。

他並非走神或者打盹,這種事在他完整地接受了阿斯塔特的肉體改造以後就再也不可能發生在他的身上。

實在是因為過去的二十幾個小時的值崗工作有些過於無聊,他將自己許久未曾使用的“戰鬥模擬器”又拿了出來。

不得不說,這種戰錘版的“pvp單機戰鬥遊戲”實在是打發時間的不二之選。

尤其是在這種不能脫離崗位又確實沒有事做的時候。

之前在泰坦的時候,只要有時間加爾文每天都會在固定的時間冥想。而這種冥想中的模擬訓練可以有效地提升他的冷兵器搏鬥上的技術短板。

這也是兩世從軍的他在軍事技能上最大的弱點,不論是前生還是今世,對於已經走出宇宙遍佈銀河的人類居然還需要冷兵器這件事,他始終是有些不太適應的。

但現實不允許他無視這個問題,所以在將這個短板補齊之前,這種冥想會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一直伴隨著他的生活。

但在走出泰坦以後,他就少有機會進行冥想了。

不是不想,而是在他開始接觸任務的時候,他才真正地知道這些灰騎士的戰鬥強度和密度。

這種連續性的作戰和一場接一場的長途奔襲,讓他沒有太多時間進行這種奢侈的時間規劃,尤其是在他還要兼職指揮官的職責以後,就更沒有這樣的空閒時間了。

而論單次作戰的強度和規模,像之前在SATA星系同時涉及7個星球為戰場的戰鬥,在一線的作戰部隊中甚至連大場面都算不上。

一個完整的二十人編制的灰騎士打擊小隊,如果趕上極端情況的話,在單位年度以內甚至可以參與近百次這樣的戰鬥。

這中間由於距離和人員儲備的關係,他們沒有機會返回母星進行休整。

很多在母星上可以進行治療的傷勢,在巡洋艦上就只能選擇休眠或者截肢以後更換上機械義肢,以此來維持戰鬥力的存續。

在這種重傷不能回到後方休養的背景下,輕傷就更不可能下火線了。所以在戰局需要的時候帶傷作戰就已經是某種意義上的常態了。

而這種帶傷在作戰非戰鬥損耗也是灰騎士們的戰損居高不下的一大原因。

而初來乍到的加爾文就是在這種灰騎士們習以為常的戰鬥節奏中疲於奔命而沒有休整的時間。

這當然不是說灰騎士的戰鬥強度連基本的修整都不能保證,而是加爾文作為一名被期望成為軍團之主的基因原體,他的新兵生涯是絕對的與眾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