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把老人們都接一塊過了春節,但從初二開始,姚東還是按照習俗挨個給拜年,直到初五,才陪著媳婦兒上武當給王新清拜年。

王新清對於小兩口的到來很是高興,也不讓兩人練劍,拉這兩人一頓合影之後直接就給發了微博。

小兩口很是知趣地給轉了,從他這學的東西雖然不多,但卻都是很有用的東西,尤其是那松溪太極拳。

那套拳不僅能健身,而且還有一定實戰能力。

姚東在健身房和李華安、孫志剛都有切磋過,雖然一個沒打贏,卻也收穫了高度評價。

要知道,李華安、孫志剛原來在隊伍裡可都拿過名次的。

兩人的微博一發,遊客本就不少的武當山就更熱鬧了。

可兩人初六就飛往山東了,那還有個於承會師傅得拜年。

已經72歲的於承會看起依舊精神矍鑠,兩人剛到他家,他就介紹起了李銳和徐皓峰也

【穩定執行多年的,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

徐皓峰的書迷、朋友,還是投資人。

「不不不。」

於承會連連擺手,看向安老師,笑道:「小東真要演這部戲,他兩個媽估計都得恨死我這糟老頭子。」

「看***嘛。」安老師一臉嬌羞。

「哈哈。」

於承會掀髯大笑,指著去而復返的徐皓峰,道:「小東你先看看再說。」

「嗯。」

姚東應聲接過厚厚的材料,只是瞅了眼封面,他心裡有了數,封面上赫然寫的是:倭寇的蹤跡。

這電影姚東重生前是看過的,有點意思,但不可能取得商業上的成功。

中國的武俠電影有很多流派,比如說胡金銓的詩意美學,張徹的陽剛暴烈,楚原的奇情詭譎,劉家良的硬橋硬馬,徐可的現代式內涵解讀……

徐皓峰不屬於任何一個流派,他自己開創了一個新的流派——寫實。

《倭寇的蹤跡》沒有威亞、沒有特效、沒有快速剪輯,連基本的招式套路都沒有。就是互相對峙,猴子一樣的不停挪動腳步,以尋找對方破綻。

更逗逼的是,還有中場休息,休息過後,一招致勝。

這種動作風格,除了像姚東這種真正練過的,普通觀眾能欣賞的來麼

而且由於徐皓峰初次執導,《倭寇的蹤跡》充斥了太多文學和儀式元素,導致整部電影看起來並不流暢。

青雲是投文藝片,但汪玉瑛絕不會批這種一點盈利可能都沒有,就賭拿獎的專案。

姚東快速地把材料翻完,又給放回桌上,笑道:「徐老師裡面設計的這長刀,也是二先生當年的口述麼」

《倭寇的蹤跡》是根據《逝去的武林》改編的,這本書是李忠軒口述,徐皓峰整理的,而「二先生」則是李忠軒當年的武林名號。

「小時後親眼見過,也聽家裡人講過。」

徐皓峰比劃了下,接著道:「那會跟著練了一年噼拳就覺得沒什麼意思,迷上了畫畫,進了美院又覺得沒意思,好不容易熬著畢業,考了北電的導演系,畢業了一直也沒什麼機會,為了湖口只能是寫點東西。」

「呼……」

他狠狠吸了口煙,輕輕吐出,惋惜道:「直到04年我二姥爺去世之後,王佳衛找我談《一代宗師》,我給他做了幾年編劇。我才又想著自己當導演。其實我更想拍的是民國武林,但我目前沒那本事,就先準備了這部《倭寇的蹤跡》。」….

怪不得《一代宗師》裡有那麼多普通觀眾看不懂的過招,都是你給王佳衛提的建議啊!

姚東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沒接王佳衛的茬,敲了敲桌上的材料,道:「你這動作設計的,一般觀眾可接受不了。」

安老師一聽這話,好奇地翻開了材料。

然後就把自己給整自閉了,裡面不僅有詳細劇本,還有拍攝計劃、動作分解以及鏡頭闡述,還有十幾頁對於打鬥戲的講解。

作為專業演員,看懂這些不難,可自個老公看的也太快了吧,還給找出問題了!

「這我知道。」

徐皓峰聳了聳肩,笑道:「我們都清楚,功夫不是那種飛來飛去的東西,它的一招一式其實非常符合人體原理,甚至可以稱為科學,我就想在我自己的電影裡還原這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