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馮曉崗沒信心了(第1/4頁)
章節報錯
對於媒體、影評人而言,電影的開場就是判斷一部電影能否成功的關鍵。
有些電影的開場很爛,抓不住觀眾的眼球,他們看下去都為難,更別提什麼共情、共鳴,又或是更深層次的思考了。
而好的開場,不僅能抓住觀眾眼球,還能迅速把觀眾拉倒電影設定的情景中去,觀眾一旦被拉進電影設定情景了,就很容易被電影的劇情、人物引起共情又或者共鳴,在電影結束之後,觀眾也會對比自己與角色,進行深度的思考。
《那些年》的開場很成功,從泛黃的老照片、手套、蘋果,到被風翻動的筆記本,再到有墨水的襯衫,然後是姚東飾演的柯景騰在穿衣、擦皮鞋,緊接著是兩個男人催促姚東快點。
當所有人以為接下來是婚禮現場時,大熒幕上的畫面卻回到了1994年,姚東騎著單車,揹著書包上學的一段獨白......
魏祥手中的漢堡被姚東和鄭愷打掉之後,熱狗“巧合”地***了井蓋的縫隙,猶如一根中指,引起不少人的鬨笑!
而媒體、影評人們卻大為震驚,薛小路個女導演欸,之前的編劇作品雖然很犀利,但電影中這麼明顯的星暗示鏡頭是幾個意思?
影評人紛紛提筆記錄起電影的畫面構圖、色彩、運鏡,人物性格......
“靠!這是哪個學校啊,校服這麼好看!”
“我之前老師說是怕防止學生早戀,校服才故意設計很醜的。”
“這校服好日韓啊!”
“《那些年》本來就是改編臺省的啊。”
“......”
大熒幕上出現執信中學的畫面時,許多穿著校服的學生出現,觀眾席發出有小聲議論。
聽著這些議論,薛小路感激的看向姚東,她最初的想法是內地常見“面口袋”校服的。是姚東嫌棄“面口袋”校服太醜,不利於塑造電影人物形象,才重新設計了電影中的校服。
“面口袋”校服源自於九十年代亞運會風潮,實際上在這之前大陸大城市的中學校服,其實和臺島的中學校服差不太多,都是男生襯衣加長褲,女生襯衣加百褶裙。&n
接下來的劇情就是主要角色的出場和介紹了,為了不讓這種介紹落與無趣,每個人角色登場時都設計了符合學生時代的搞笑劇情。
比如說陳曉飾演的曹國勝,他出場時想耍帥,卻耍帥失敗;再比如賈乃靚飾演的廖英豪出場,直接被直接被“阿魯巴”。
這些鏡頭雖然有點低俗,但確實很符合高中那個青蔥時代。
戴錦華,原北電副教授,現任北大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同時還是文學批評家,國內最權威的影評人之一。
《那些年》的開場,在戴錦華看來並不高階,也沒多少水準,但她認為這種處理方法很巧妙,把原本讓人討厭的人物介紹變得有趣且契合人物特色、時代背景。
….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
她對薛小路是有一定了解的,覺得她沒這麼機靈,不禁看向前排主創位置,這巧妙的處理方法莫不是來自監製姚東?
很快,大熒幕上迎來了影片的第一個轉折點,班主任以“監督”的名義,把柯景騰安排到了沉佳宜的前座,給兩人接下來的故事提供了機會。
緊接著就是高中生的一些日常,媒體、影評人打心眼裡佩服起影片的選角和導演的調教,這些演員完全看不出表演的痕跡,哪怕是年齡最大的魏祥,此時此刻真就是一名高中生。
最讓觀眾意外的姚東,他本人的成長經歷和之前演的孔林夕、油渣、林森都是音樂系的學生,文化成績沒表現過,但整體來說都是認真學習學生角色,和現在不學無術的柯景騰完全是兩碼事!
姚東在電影中完全把柯景騰的街熘子氣給詮釋出來了,和安老師飾。
演的女學霸沉佳宜一對比,柯景騰完全就是讓所有學校都頭疼的問題學生!
著名影評人週黎明點了點頭,姚東這次完全跳出兩口以往的形象不說,安茜目前對他一點愛意都沒有表現出來。
他現在在等一個轉折,等沉佳宜對柯景騰產生愛意,如果是其他公司出品的青春片,他肯定得等沉佳宜上大學才會開始等這個轉折。
電影過審是得考慮多方意見的,比如說是講述家長裡短的婆媳劇,那婦聯的意見就很重要;講述高中生的校園青春片,那教育部門自然就有決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