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開機前,吳爾善特地組織了劇本圍讀。

他本就是第一次拍電視劇,劇裡六成的劇情,還都是講述學生們的故事。

這些扮演學生的演員本身也還是學生,大多也都是些生瓜蛋子,沒幾個人有影視劇的拍攝經驗。

吳爾善:“劇本圍讀的流程非常簡單,以劇本中的場為單位,各位帶入表演的情緒,把臺詞從頭到尾順讀一遍,然後再排練一遍。”

作為作品質量的負責人,導演吳爾善是劇組的權利最大的人之一,所以他也是理所應當的當任了主持人的角色。

他看著圍坐在周圍的製片人、編劇、攝影師還有主要演員們,他還是先點了于飛鴻和焦恩君的兵:

“焦老師和於老師給大家打個樣,你們其他人都專注精神,認真的向二位老師學習。”

“焦哥,我們先來一段吧,就來兩人第一次見面的那段。”于飛鴻當然不是扭扭捏捏的性格,這樣的圍讀和學校裡的教學過程其實挺類似的,對她來說和吃飯喝水一樣簡單。

“好,沒問題。”焦恩君說話的口音很正,不帶一點閩南腔。

其實焦恩君祖籍是SD省QD市平度市蓼蘭鎮勝利村,他還會一口流利的青島方言,只是他說青島方言的時候總是讓人難免有種“幻滅”的感覺,因為方言口音太正宗了,和“焦美人”的人設太違和。

姚東不由自主的想起偶然看過的一個名場面,就是他的那句“大家好,俺是焦恩俊,大家到青島喝啤酒吃蛤蜊。”

姚東使勁的把那個“魔性”的聲音甩出腦海,集中注意力看旁邊聲情並茂說著臺詞的焦恩君。

“你們班怎麼回事,剛打上課鈴就回教室?”

“您就是新來的穆老師吧,不是說你不舒服今天來不了麼?”

于飛鴻不愧是當過老師的人,這讓體育老師生病的技能是說來就來。

……

劇本圍讀過程中,吳爾善和專門請的跟組表演老師許小丹也會對演員的表現進行指導,當然了這裡的演員主要指的小演員們,比如楊柳就是個重災區。

“停,楊柳,你這個角色是個刺頭,臺詞語氣要注意人物的特點。”

看著臉色發綠的楊柳,姚東想到了首古詩,“忽見陌頭楊柳色”,自己把他拉過來還真是有些為難他了,等會想辦法給他開個小灶。

每一場讀完以後,演員首先會對劇本中關於人物、劇情,提出一些他們各自的問題,這時候就會由編劇來進行闡釋和解答。

演員也會根據他們的理解,提出他們基於表演的角度對文字的意見和建議。

“導演,為什麼我這個角色要吃這麼多零食啊,只要不是在上課,都是吃吃吃?”茜茜很不理解自己怎麼就演了個這樣的人物。

“茜茜,你這個角色的名字叫‘姍姍’,取的就是‘姍姍來遲’的諧音,這個角色很重要,我們全組人的冷飲和冰激凌都要靠你了。”

吳爾善也會根據演員的特點和表演習慣對劇本內容進行修改。

“這樣,我讓服裝老師多給你準備一些漂亮的衣服,再給你加一些文藝表演的戲份,多多展示你的才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