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步軍陣列成型的同時,步弓營的人也沒閒著。

由於地形註定敵人只能從正面進擊,南寶的步弓營則分列到步軍陣列的兩翼。一旦敵人騎兵進入射程,就會先手發動打擊。在兩到三輪的齊射完成後,再視情況退到陣列後面。可以說,這一隊弓手才是陳武對付騎兵衝擊的最大底氣。

“舉矛!”

典勇的大喝聲再次響起。

在他的命令下,所有手持長矛的義軍齊聲回應,將長矛後端頂在地上,矛尖斜斜前指,做好了防備騎兵衝擊的準備。

在《帝國》中見過很多大戰的陳武來說,這個陣列只能說徒具其形,壓根就沒有絲毫不動如山的厚重。但對訓練了沒多久的義軍來說,能排出這個陣列已經是相當不容易了。也虧得人數不多,只有六隊,又有典勇在後面親自指揮。否則只怕官軍的馬隊已經殺到面前,他們還一團亂麻。

“援軍來了!”

“是官軍騎兵!”

透過縣衙大門,義軍外面的佇列變化,很快被裡面苦苦支撐的捕快和家丁們發現。意識到有官軍的騎兵朝這邊接近,這些人不由得精神大振,忍不住歡撥出聲。在他們的印象裡,騎兵仗著馬速衝殺起來,可以輕而易舉的擊潰五倍乃至十倍的反賊,然後利用速度和靈活將他們一點點追殺。

縱然只是輕騎兵,也不是這些反賊能夠抵抗的。

看到了破局的希望,書辦、主薄和那位幕僚,神色都激動了起來。甚至有人臉色通紅,如同打了雞血,大聲數落起反賊罪行,儼然已經將太平義軍鎮壓。

這讓陳武和典勇不約而同的冷笑了出來。

騎兵的強大,兩人當然清楚,但那要建立在一個前提上,就是有合適的地形發揮,規模也要成叢集。在這相對狹隘、長度也不夠的街巷中,騎兵的優勢沒有想象的那麼大。更何況,一名勇猛的悍將,在冷兵器時代有著以一敵百的戰力!

連兩隊都不到的騎兵,甚至不夠典勇一人之敵。

有這樣一名大將,又有一隊步弓營在,區區十幾騎騎兵,還真不足以撼動戰局。

在義軍這邊佇列堪堪完成之時,馬蹄踩在石板的聲音也越發密集響亮起來。頃刻後,這隊騎兵從街巷另一頭衝出。

一共十七名騎兵!

這些騎兵中,僅有三騎的衣甲兵器是標準的地方部隊輕騎配裝,只是模樣瞧上去有些狼狽。剩下的十四人並沒有披甲,僅僅穿了一套灰色的戰袍,手裡提著馬刀,看上去反倒比官軍輕騎更有氣勢。他們的戰袍胸口部位用金線紋著一個徽章,樣子像倒置的梧桐樹葉。

從常理上講,這隊馳援的騎兵本應以三名城防營的輕騎為主導,但實際上,十四人中為首那名神色冷峻、人高馬大的頭目,才是這隊騎兵的真正統領。

“是懷安商會的馬隊。”

有義軍士兵認出了這些人的來歷,忍不住脫口而出。

懷安商會,在《帝國》中絕對可以算是一個大型商會勢力,主要往來於太平、安慶、北垣三郡。經營的範圍駁雜,但主要做牛馬和生絲的生意。這次太平郡強徵各地的牲畜牛馬,負責接手的就是懷安商會,那些運送的大車也是他們免費提供的。

“居然是他們。”

陳武冷哼一聲,臉色不善。

雖然在遊戲中,陳武跟這家商會並沒太多來往。但穿越後,陳武家的牛被徵調,背後說穿了就有懷安商會的影子。作為沂城內有數的幾個勢力,陳武本已派了不少義軍去堵他們商會大門。沒想到,他們的馬隊居然還敢主動出來,插手義軍跟沂城官軍的戰鬥。

正好新仇舊賬一起算!

不過,嘴上這麼說,懷安商會的實力還是不容小視的。由於經常要跟北垣郡的馬賊甚至是更北方的勒拿王朝遊騎兵打交道,懷安商會起碼有上千號的商隊護衛,輕騎不下三百。雖說沒有披甲,但訓練的極為精銳,不亞於帝國的二線部隊。

幸好,沂城這裡只是他們一個分部。

“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