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多少年的休養生息,才能重建?

等日後,陳武又拿什麼對抗外敵?

為了起兵,迫於無奈把太平郡打爛一半,已經是極限了。

既然林家不能動,那陳武只好把力量用在對付另外一個隱患上了。

善友會!

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對這個跟自己平分了隆山又要劃分武安的勢力,陳武一直想要除之後快。只是,限於種種原因,尤其是外部的壓力,一直沒法手。現在內外條件都已經合適,是時候一勞永逸的解決他們了。

可問題是,陳武不想揹負主動對盟友手的名聲。

名聲這個東西,說不重要也不重要。比如陳武驅使流民進攻武安,一戰就死了好幾萬,絕對可以用冷血殘暴劊子手屠夫等詞彙來形容。但是,普通的流民傷亡,天有誰會在乎?錢伯明都敢一把火燒了隆山的常平倉,輕描淡寫的將十萬隆山百姓置於死地。跟他相比,陳武的手段看似狠辣,實則遠遠不如。

然而,名聲說重要,又的確很重要。

乾元帝國畢竟講究一個師出有名,無故隨便吞併並肩戰鬥過的盟友,等於不守道義。日後再跟其他勢力合作時,別人必然會多加忌憚和提防。日後對於陳武的政治聲譽也是一個汙點,少不了會有人拿這個攻訐他reads(;。

一戰犧牲幾萬流民根本不叫事,你可以說是殘暴,但同樣也可以換個詞,比如手段鐵血果決……甚至說成陳武統軍深得士卒擁戴和信賴,流民自願以死追隨,以開創太平之天國。反正話語權在世家門閥的手上,而歷史又是由勝利者來書寫,只要給他們時間,黑的也能說成白的。

信義這個東西就不同了,很難洗白,世家貴族們也一直比較在乎這個!

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善友會主動對義軍手。一旦他們先砍出第一刀,陳武被迫反擊,那剩的事就順理成章了。

陳武相信,在自己謀劃對善友會動手的時候,王匯方也一直在想如何對自己動手。只不過攝於太平軍的實力,善友會一直在等待機會。為此,陳武準備創造一個合適的機會給他。

擴軍!

第二次擴軍,就是一個最好的機會。

陳武從林家接受了大批糧食兵器,足以多武裝一個聯隊。由於手又快又準,整個軍械司的匠人也近乎完整的落入義軍手中。在武安城內的資源供應,這些匠人正在源源不斷的趕製更多武器盔甲。

若是讓陳武順利完成這次擴軍,太平軍的實力將會徹底壓住善友會。

而且,軍力擴充,並不代表戰鬥力就跟著提升。陳武對外公佈的擴軍計劃是,以原有的太平營義勇營為根基,加入大批新招募計程車兵,前者擴充為兩個聯隊後者擴充為一個旅團,總計六千人!

子從三千人擴充到六千人,翻了一倍!

考慮到原本的大批死傷,這個倍率還要再高一些。

想想吧,本來義勇營就就比不過官軍,現在加入這麼多新人,原本的秩序和編制被打破,新的編制還沒成型。上一片混亂,戰鬥力絕對不增反降。

這可不就是最好的動手機會麼?

這個訊息,被有意無意的透漏給善友會後,不出意外讓王匯方動心了。

短暫的分析後,他就認定這是一次絕佳的機會,也很可能是善友會的最後一次機會。就算這次動手的時機沒想象的那麼好,他也只能硬著頭皮來。不然的話,等太平軍過了這個檻,善友會只怕再也沒有追上對方的能力了。

更讓他心動的是,林家的威脅大減!

少了那一千套的盔甲兵器,又被太平軍的人看守在林府內,只要善友會這邊動作快,就不用擔心林府可能會趁火打劫。甚至,王匯方已經想好了,沒了太平軍的壓制,等善友會消化了太平軍的勢力,就會立即對林家動手,然後在短時間實現連續兩次膨脹,將善友會的勢力推到頂峰。

唯一讓他可惜的就是,先前陳武大張旗鼓的拜訪中,林家居然沒對陳武動手。

若是林家的主事者能夠蠢一點就好了,那樣自己可以趁義軍群龍無首,順理成章的接管城內所有義軍兵力,打著為陳武報仇的旗號攻破林家了。

又或者,自己能早些得到訊息,也可以派人在林府門口狙殺陳武,嫁禍林家。

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