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圍城(第2/2頁)
章節報錯
即隆山城破後,陳武再度開創了一個歷史:帝國開國三百多年來,頭一次,別管是內亂還是跟異國的戰爭,出現了一郡的郡城被合圍的情況。中州的那位皇帝陛,得到這個訊息只怕又要一夜睡不著了。他的治,開創了帝國多個第一和先例,只可惜就沒一個正面……
地的前十三任皇帝先祖,若是泉有知,只怕要被氣得七竅生煙了。
………
隨著二十萬流民安定來,十三家勢力的聯軍主力,終於抽出了時間,在武安的南城牆前各自紮了營盤。
選擇南門作為主攻的一面城牆,是陳武精心考慮過的。不僅僅是因為南面地形開闊適合大軍進攻,還因為地勢緣故,導致南面的護城河更淺。另一個不起眼但卻絕不容忽視的因素就是,攻擊南面城牆時,聯軍計程車兵是背對陽光的。而城牆上的官軍卻要正面太陽,很容易被正午的陽光照花眼。
兩邊士兵廝殺的時候,這一點因素,可能就導致生與死的區別!
因為早就敲定了主攻的方向,各項進展都在緩慢而有序的推進。
防騎兵的壕溝最先成型,後面還放置了一排早在壽川就趕製好的拒馬——儘管看上去已經用不著。義軍的營盤也迅速立起,因為可能用得比較久,這營盤扎的也非常講究。柵欄牆的保護,義勇營太平營輜重營工程營匠造局……由外往內,看上去條理分明。
這讓城頭上親自觀察敵情的武安官員們大為驚訝。
第一警備旅團的旅團長康和,在丁自明和林安或戰死或失陷敵手的情況,幾乎已經是武安實際上的最高軍事長官了reads(;。親自陪同錢伯明登城的他,看到太平義軍這極具帝國風格的營盤,忍不住暗暗點頭。
這水準,放到帝*上或許只是勉強合格,但對一幫反賊來說,已經是難能可貴,甚至是厲害的過分了。
這夥賊軍中,一定有帝*出來的軍官,很可能職位還不低!
如此人才,竟然為反賊所用,真是令人扼腕嘆息。
除了太平義軍的營盤外,善友會的營盤也還可圈可點。或許不如太平軍的規範,但明顯也是專人調教過的。至於兩家賊軍主力旁邊的營地,就有點慘不忍睹了。明明只有幾百上千人,建的規模卻堪比太平軍那麼大。別說起不到什麼防禦效果,裡面的空間分配更是一團糟,防火規劃更是完全沒做。
要不是有太平軍的營盤撐著,康和有信心只帶一千官軍夜襲,就能將他們統統打崩潰。
至於賊軍號稱的三十萬大軍,且不說那麼流民是否真的有那麼多,就算這個數字沒有水分,康和也完全沒放在心上。或許從城頭上看去,那烏壓壓的無數人頭很有衝擊力,但他知道,這些流民其實沒多少戰鬥力。
所慮者,只有太平義軍這一部!
“如何?”
錢伯明對軍事算是略懂,從城牆上一遍走來,心裡大致有了底,但終究不敢確定,於是準備徵求自己手大將的看法。
“流民雖多,但不足為懼。其他赤眉軍之流,亦是土雞瓦狗。善友會逆賊和太平軍量不夠多。官軍或許沒有足夠把握將其殲滅,但守城卻無恙。卑職以為,除非有什麼巨大變故,否則單憑這些賊軍,絕無可能攻破武安!”
“絕無可能?”
錢伯明注意到康和用了這個詞。
能讓這個第一警備旅團長把話說死,可以想到對方究竟有多大的把握。
被太平郡總督如此追問,康和思索了一遍,最後重重點頭確認:“絕無可能!不過,賊軍極其奸詐狡猾,若是發現克城無望,掉頭去打東關府,卑職也沒辦法追……”
沒有城牆,野戰的話變數太大,康和覺得自己必須把話說清楚。
“無妨!”
經歷了足夠的壞訊息打擊,錢伯明神色已經有些雲淡風輕了,擺擺手道:“他們有本事,就去攻東關府好了。只要武安不落,這些反賊就始終掀不起足夠的風浪。更何況,東關府也沒那麼好攻。賊人能打隆山,一是欺負隆山兵力不足,二來那裡是善友會多年經營。如若不然,就算花上半個月,他們都未必能拿隆山城,東關更不用說。”
“總督英明!”
康和不著痕跡的拍了一記馬屁。
東關府跟隆山的差別,他如何不知,有的時候不過是揣著明白裝糊塗罷了。
不過,武安的戰事,真的會像預想的那樣發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