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親自參與的過人,很難想象組織一場大規模的戰爭,需要考慮的頭緒和事情到底有多少reads(;。又或者,就算事先想的面面俱到,真正打起來的時候可能也會這樣那樣的原因,實施的顛倒錯亂。

但是,陳武在《帝國》中的十多年經歷,讓他擁有了普通反賊根本不可能有的經驗。

正因為在穿越前太過熟悉,他才能將戰鬥指揮的如此井井有條。哪怕是拋石機受損,都能立即安排人進行搶修,以最大限度的儲存火力。

這也正是讓典勇許世忠他們欽佩甚至不解的地方。

“快,快,裝填!”

眼看著城賊軍即將開始試射,康和幾乎要急得跳腳了。

這一刻,他甚至顧不上去想賊人哪來的那麼多拋石機了,全部精力放到了如何應對眼局面。可除了正面對射外,他能想到的唯一法子就是出城反擊,出其不意搗毀那些拋石機。但是,一來城門洞開戰前就被全部封死,臨時現開根本來不及;二來官軍手裡已經沒有了足夠的騎兵。

若是靠步軍偷襲的話,速度太慢,根本沒有出其不意可言。

賊人只要稍加防備,就絕不可能讓他們得逞。

左右為難的他,心裡滕然回想了起陽槐莊的那場伏擊。顯然,從那個時候起賊人就有了通盤的攻城計劃,特意設了埋伏,剪除了官軍的馬隊威脅。若是拋開敵對的立場,對賊首這種高超嫻熟的用兵手段,康和也不得不說聲佩服。

在這樣的敵人面前,一名堂堂的帝*將領竟然無計可施!

官軍的第二輪打擊,在手忙腳亂的裝填後終於到來。由於有先前的試射做參考,新一輪的投石機打擊效果要好一些,起碼殺傷了近二十名賊軍義勇營精銳。但是,僅僅只有一臺位於邊緣的小型拋石機被砸斷了橫臂和扭盤,徹底報廢。

這遠遠不夠!

然而,沒等官軍的後續打擊繼續,他們最安逸的時間就已經結束了。

義軍整整兩排的床弩率先調整好角度,開始以仰角接連對城頭進行拋射。儘管準頭欠佳,第一輪齊射至少落空了八成,但來自義軍的反擊無疑是一個訊號。零星的傷亡和慘叫,更是給官軍計程車氣帶來了沉重打擊。

緊接著不久,兩臺大型拋石機也率先完成除錯。

陳武將工程營獨立出來,讓他們專門負責操練這個的好處,這一刻體現了出來。儘管接手的時間還不長,但操作起來已經相當熟練。幾乎是在官軍第三輪打擊到來的同時,這兩臺扭力拋石機開始了聲勢驚人的反擊。

目標——武安城頭上的拋石機!

兩邊打的主意一模一樣,都想先摧毀對方的還手能力。但跟武安沒有提前準備不同,義軍這邊,從一開始配的就是兩到三塊單重七十五斤的大石!

它們的破壞力,足以摧毀一切攻城器械!

隨著工程營的大批義軍喊著號子,吃力的將扭盤扭到最大,然後鬆開,總計五塊大石帶著勢不可擋的力道飛到了城頭上。看似速度很慢,但官軍根本來不及躲閃。只聽轟隆的巨響,大石轟然撞到了城頭之上。

其中兩塊落空,越過城牆掉進了城內reads(;。

一塊擦著城牆,滾落到了地面。

剩兩塊,運氣極好的正中官軍。一塊大石將落點的三四名官軍碾成了肉醬;另外一塊則恰好砸落到床弩之上,當即將它徹底摧毀。

很快,更多的拋石機完成了校準,接連加入到對城的打擊中!

就像是穿越前現代戰爭的火炮先行一樣,眼的武安攻城戰中,雙方的床弩和投石機也在爭相發揮各自的力量,摧毀敵手。官軍這邊畢竟經驗豐富,僅僅被義軍這邊的大型拋石機砸了兩輪,康和就已經意識到了己方石彈的不足,催促民團般來了開戰前準備的大石。

更換了配備的“彈藥”後,官軍城牆上的拋石機破壞力大增。

一場隔空的大戰,迅速進入了最枯燥也是最慘烈的對耗階段!

義軍也好,官軍也好,兩邊都接連有投石機被摧毀,附近操作計程車兵多半也隨之死傷。陳武這邊是定了決心,哪怕一次將這些攻城武器全部消耗,也要拿武安;官軍則是迫於無奈,不得不應戰。兩邊誰都不肯示弱,官軍這邊仗著城牆地勢操縱的官軍更精銳;陳武這邊則是出其不意,來自《帝國》中的扭力拋石機構架也更先進一些。

十數輪的巨石對轟,官軍不得不接受了一個慘痛的事實:他們不惜代價的反擊,居然絲毫沒能壓過賊人。

甚至,局面隱隱處於風!

在陳武的二十六臺大型拋石機損毀過半的時候,官軍南城牆上的反擊力量已經無法形成規模,受到了空前的重創。儘管康和早已命人從其他城牆上拆除轉運餘的守城武器,但遠水難解近渴!

一旦讓義軍這邊形成優勢局面,官軍就算再想奪回來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