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他的命令,剩的官軍騎兵爭先恐後的調轉馬頭,用比來時更快的速度逃離。然而,義軍精心做了這麼多準備,又怎麼會讓這隻已經掉進陷坑的獵物爬出來?

地面輕微的震動了起來。

這種大群戰馬奔跑的動靜,武安的官軍騎兵們再熟悉不過了。當即有人從馬上翻身來,貼著地面稍微聽了片刻,精準的判斷出了這支馬隊的數量:“至少有六七百!”

驚慌迅速蔓延開來,很多官軍騎兵臉上甚至浮現了絕望。

整個武安,算上那些貴族世家的私兵,一共也不過六百騎兵。也就是說,這突然到來的六七百騎兵不可能是他們的援軍,只能是賊軍的馬隊!

前有狼後有虎,他們被堵在村裡了!

當一支騎兵沒有了足夠的戰略空間,甚至被壓縮到一個村子內,面臨的結果會是什麼,用膝蓋都能想明白。很快,聯軍的大批馬隊出現在村口:太平義軍的旗幟善友會的旗幟各路的馬匪……

儘管跟官軍相比,他們顯得過於鬆散,甚至根本稱不上騎兵。但那比他們兩倍還多的數量,卻足以彌補戰力的缺陷。

“跟他們拼了!”

看到這一幕,深知自己無路可退的官軍騎兵統領,達了拼死突圍的命令。

擺在他們面前的唯一生路,就是突破面前的七百馬隊,逃回武安城,而且速度必須要快。不然等後面的賊人步軍和步弓手趕上來,徹底完成合圍,那這最後一線生機只怕也要離他們而去。

“殺賊!”

藉助兩者間不足百步的加速距離,官軍騎兵勉強調整了陣型,強打士氣跟迎面而來的馬隊衝殺到了一起reads(;。

“殺!”

聯軍這邊的馬隊不甘示弱的吶喊出來。

陳武的馬隊更是寧安和新加入的燕行十三騎為箭頭,開始了太平軍創立以來的首次大規模騎兵對決。

廝殺聲戰馬嘶鳴聲金鐵交擊聲,還有傷者痛楚的呻吟,迅速在陽槐莊迴盪起來。

一條條生命飛快的消逝,但立即就有更多的人填補了上來。

直到多年戰亂被平定後,倖存的陽槐莊百姓從這裡路過,仍舊可以看到地面上依稀的殷紅血漬。

………

陽槐莊一戰,廝殺遠比預想的要慘烈!

這些官軍騎兵,無愧他們的精銳之名。哪怕面對數量遠超自己的敵人,仍舊奮不顧身的血戰到最後。在那名騎兵統領的指揮,他們很狡猾的跟聯軍的馬隊纏鬥到了一起,讓這邊的步弓手床弩等在混戰中難以發揮威力。

佔據瞭如此優勢,又依靠步弓手和床弩先手殺傷了一輪,官軍騎兵仍舊有如此強大的戰力,讓小刀會*門等義軍勢力的頭領們,對官軍的真正戰力有了一個清楚的認知。

但是,聯軍終究是贏了!

混戰的確廢掉了義軍的床弩,也一定程度限制了步弓營的殺傷,但終究不可能完全限制弓箭手的力量。尤其是那些射術精湛的射手,比如步弓營統領南寶,還有高昌射手,縱然是在混戰中,他們仍舊可以比較準確的鎖定目標,射殺官軍。

在步軍的保護,官軍騎兵拿這些精銳射手沒什麼辦法。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同袍,一個接一個被射倒。

雖說也不是沒有誤傷,但寥寥幾個人,跟他們射殺的官軍騎兵完全不成正比。

當戰鬥徹底平息來後,三百多名官軍騎兵還站著的已經不足一半了!

倖存的一百多名官軍,身上幾乎人人帶傷,被聯軍的馬隊壓縮到一個很小的圈子。精疲力盡的他們儘管再不情願,這種絕境也只能投降。

聯軍這邊,為此付出了幾乎同等數量的死傷!

原本數量接近七百的馬隊,打完這一場後,還能戰的只剩了五百出頭。

就戰損而言,聯軍這一戰應該可以說是慘勝,但卻成功達成了戰役目的。官軍這三百多騎兵等於被一戰抹除,連帶著還繳獲了大批戰馬盔甲。靠手上剩餘的機動力量,錢伯明已經無法再對聯軍構成像樣威脅。

城外的主動權,重新落回了聯軍這邊。

這場短暫而激烈的戰鬥結束後,再沒有什麼可以阻止聯軍攻城了。不過,眼各家聯軍還是沒敢在陽槐莊久待。這裡距離武安畢竟不遠,在二十萬流民大軍沒抵達前,還是少停留為妙。至於那些已經無用的陽槐莊百姓,也被他們順手綁回了大營,留待日後攻城。

等武安的官軍發現異常,小心翼翼的派出偵騎趕過來時,看到的就是已經空無一物的村莊……以及觸目驚心的廝殺痕跡和遍地的屍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