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御書房秘議(第2/2頁)
章節報錯
封武為難的搖了搖頭,作為軍務大臣,他是最清楚眼下帝國的窘迫了。
在東南那邊,帝國的確沒有多餘的足以改變戰局的兵力,但並不代表其他地方沒有,主要問題還是遠水難解近渴。
中州帝都,有兩大軍團三十萬大軍坐鎮。眼下局面,也顧不上什麼彈壓地方或者馳援其他方向了,城衛軍完全可以立即出動。可關鍵的癥結在於,天南郡在帝國最東南的邊境。城衛軍就算即日出發,急行軍往那邊趕,至少也要兩個月時間!
阿曼王國這次舉傾國之力北進,又奪下了一段防線,怎麼可能給帝國那麼久的時間?
何況,至關重要的陸上通道大青關,還被太平軍掌握在手中。
就算城衛軍能插上翅膀,立刻飛到原山郡,又如何能在短時間內透過大青關,南下馳援?
看到御書房內一片默然,乾元基知道,南峰要塞的失陷只怕已經是定局——這其實跟他心中的判斷不謀而合,只是難以接受這個事實,還想試圖找到一線可能罷了。
既然結果註定,他迅速向心腹大臣們提出第二個問題。
東南那邊的情況,究竟會惡化到什麼地步!
“臣以為,這跟阿曼王國薩拉丁的決心,以及他承受的損失有關。”
陳三生分析道:“阿曼王國的大軍初夏前就發起進攻,到現在在南峰要塞下已經近四個月,損失只怕不小。而且,越往北進攻,戰線拉長,大軍後勤承受的壓力也十分巨大。從樂濟將軍傳來的急報來看,他已經命令地方官府轉運糧草軍資堅壁清野,必要的時候不惜全部焚燬。阿曼王國就算能打下天南郡,多半也得不到任何補充,難以繼續前進。”
總的來說,陳三生的態度還是比較樂觀的。
軍情局的局長紀俊臣卻不這麼認為。
綜合各方面匯總的情報,他質疑道:“我並不懷疑樂濟將軍的能力,或許的確能迫使阿曼王國的大軍在吞併天南後無力北上。但是,太平軍呢?若是阿曼王國招降了太平軍,幾乎已經被太平軍完全打下的松江,豈不是等於不戰而下?”
這個可能,猶如一道寒流,讓整個御書房凍結了。
乾元基的臉色鐵青。
太平軍先前的所作所為,看上去是有大志向的,不像是會隨意勾結外邦的勢力。但阿曼王國畢竟大軍在側,威脅利誘之下,那夥叛軍反賊真的能不為所動嗎?
不僅僅是這位乾元開國以來最“失敗”的皇帝心裡沒底,御書房內的每一位大臣都不敢誇口下結論。
“要麼,咱們也試著招降?”
片刻之後,陳三生試著提出了一個主意。
據林家那邊所說,跟賊首陳武交流時,對方曾經有試探問過招降想法的,開價據說是隆山城守之位,並且保留軍隊擁有獨立任免官員權力,且太平郡內不得額外駐紮官軍。當時這個提議,被林家委婉的回絕了,顯然是知道帝國不可能透過。
但此一時,彼一時!
相比於狼子野心的阿曼王國,太平軍的實際威脅要小的多。而且,阿曼王國就是一頭喂不飽的白眼狼,吞下天南郡後就會想著松江和寧海。即便拿下整個東南,還會圖謀出關進攻帝國全境。
相比之下,不若招降太平軍?
反正松江郡也已經快丟了,不如給他一個松江總督的名頭,讓太平軍去跟南邊的阿曼王國狗咬狗。只要能把阿曼王國重新打回去,就算暫時丟了一個松江,日後總也有慢慢收回的機會!
總比太平軍投降了阿曼王國要強!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有價值的思路,但軍務大臣封武卻連連搖頭:“太平軍那點兵力,打一個松江郡都花了那麼久,他們拿什麼對抗阿曼王國的大軍?何況,賊首如此狡猾,會看不清形勢?就算咱們招降,他們也多半不會答應的。”
在封武看來,現在的太平軍對上阿曼王國的舉*力,就像是以卵擊石,下場只能是粉身碎骨!
賊首除非昏了頭,否則帝國試圖招降只會白費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