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起點』515粉絲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起點幣,跪求大家支援讚賞!

在兩位皇黨的使者幾乎同時抵達清河軍團駐地的時候,寧海郡的泉州港,迎來了又一批新船下水的慶功宴。

早在松江軍對庫克島上旭川鐵礦動手前,陳武就已經命人調撥大批資金,重振泉州港的造船業,還徵調了不少人力疏通泉州港的航道、清楚淤泥。這幾年下來,效果十分明顯。在北呂宋的王都淪陷時,就已經有了一批遠洋用的四桅大船,而現在則是第二批。

原本被暫時劃入寧海水師的海船,重新被剝離出來。瘦身之後的寧海水師,雖然規模小了不少,只有150艘左右,但幾乎清一色全是戰船,千料大船也不在少數,戰鬥力不降反升。而剝離出來的這些運輸用的船隻,則跟新造的四桅海船合流,統一劃入泉州船政司的遠洋艦隊名下,專門負責泉州—旭川和泉州北呂宋的海貿。

這第二批加入的、足足三十艘承載超過三千石的大船,大大提升了遠洋艦隊的運輸能力。

數量不斷加大的鐵礦石、糧食的湧入,讓泉州港繁華了很多,也讓松江軍的財政越發寬裕起來。這反過來加大了松江軍對水師和海貿的投入,進而形成了一個良性迴圈。

在這個利好訊息作用下,還有帝國內戰可能提前爆發的刺激,遠在北呂宋島的部隊伴隨著寧海水師和遠洋艦隊的抵達,進行了一次換防。駐紮在北呂宋的松江軍第一師團第二旅團,跟隨寧海水師撤回了泉州,準備應對隨時可能爆發的內戰。同時,經過一番內部博弈後出任北呂宋自治領領主的樓六重,也隨著新換防的部隊正式上任。

樓六重是天南郡長陸府的城守,而且是隨著松江軍大舉南下後坐上位置的親松江派,因此對陳武的忠心有足夠保證。這幾年來,在長陸府上做的也很不錯,興修水利、道路、鼓勵發展毛皮、手工藝品加工等,都有模有樣。綜合考慮之後,陳武才任命了他為北呂宋的領主。

至於為什麼不是原本眾人以為的北呂宋總督,原因很簡單。現在陳武還沒有正式封王,頂的仍舊是松江總督、天南招討使的名號。這種情況下,他的屬下級別只能更低,而不可能齊平。所以,樓六重只能暫時屈居一個自治領的領主。等帝國內戰爆發,陳武借大皇子的名義吞下東海郡,然後順勢稱王,樓六重就能自動升級為北呂宋總督了。

能夠在外面獨當一面的感覺自然不會壞,但此行來之前樓六重就已經知道,自己的任務並不輕鬆。

擺在他面前最主要的,就是在原本泥路的基礎上,擴整、重修出一條王都到卡拉克隆城、然後繼續延伸幾十裡直到北面海港的官道。有了這條官道,北呂宋島上財富運到海港裝船的速度會大增。在修路的同時,就是配合島上的武裝,儘快拿下北呂宋全境,穩定局勢,隨後進行全面的開發,讓這裡源源不斷的為松江軍提供人力、物力、財力。

除此外,他還要儘快奪取兩大金礦礦山,開採、掠奪更多的黃金。

能坐上自治領領主之位,只是一個開始。能不能把這三大問題解決好,才決定他這個位置能否坐穩、又能做到多久!

北呂宋島的兩大金礦,已經隨著一船船黃金運回來傳遍了整個松江軍高層。誰都知道,這裡雖然荒蕪落後,但卻很容易出成績,盯上這個位置的人可多著呢!

………

“歡迎上國的領主大人駕臨!”

當天傍晚,王都馬尼拉舉行了盛大的宴會。以投降軍官阿格諾為首的大批馬尼拉貴族、頭人們,爭相出席了這場宴會,帶著諂媚、討好和敬畏,迎接了樓六重的到來。

經過這段時日的整治,被火藥炸塌的城牆缺口,已經基本修補完畢。被燒成廢墟的皇城內城,也初步完成了清理,但仍舊可以看到明顯的痕跡。可是,從這些土人貴族們的表現來看,已然絲毫沒有了戰爭遺留的東西。他們只用了很短時間就適應了松江的法規……還有隨船而來的各種新鮮玩意,並且毫無留戀的拋棄了呂宋公國。

被他們簇擁在中央,樓六重在心情很好的同時,又忍不住頗有感嘆。

享受了一番大洋島國的異邦風情後,樓六重用了幾天時間,初步接管、瞭解了呂宋公國的大致概況和留下的底子,隨後迫不及待的行動了起來。

修整王都到海港的路並不難,呂宋島盛產糧食,奴僕也不缺,可以要求沿線的莊園主們按比例出人。松江軍只需要支付少量松江運過來的瓷器、絲綢,然後劃定路線、明確新官道的標準,再派少量軍隊監督,就可以坐等結果了。

真正讓樓六重上心的,是如何儘快攻佔北呂宋全島。

幸運的是,有熟悉北呂宋情況的何世祥幫他!

雖說第一師團第二旅團已經隨著寧海水師離開,但何世祥卻並沒走。樓六重帶來的新任命中,免去了何世祥第二旅團旅團長的職務,轉而給了他一個伏波將軍的封號,暫時節制北呂宋島的松江軍。

何世祥的原麾下精銳被調回泉州,無疑導致了島上松江軍實力的減弱。好在隨船而來的部隊,是第五師團的部隊。雖然不如第一師團強,但也是武備齊全、接受過嚴格訓練的部隊。對付阿曼人的精銳或許還差了些,但對付北呂宋島的土人部隊卻足夠了。何況,經過這段時間的整訓,北呂宋警備師團的實力也比先前有了明顯的進步。

商量了整整一夜後,才上任不久的樓六重,對於接下來的軍事行動有了底氣。

用了三天時間做前期準備後,五千名松江軍從王都馬尼拉繼續南下,再度吹響了戰爭的號角。雖然受島內外的局勢影響,松江軍兩度改變了攻略呂宋的策略,導致全盤行動看上去前後不一,但有一點卻是沒變的。

那就是,奪下王都之後繼續向南,一直抵達奎松平原最南端!

一旦松江軍徹底掌握了北呂宋島中部的奎松平原,就能將島嶼東、西兩側分割開來,阻斷他們的交流。不過,松江軍奪下馬尼拉後的再度出兵,並非是筆直的南下,而是稍微往東南的方向偏了一些。

按呂宋島本地人的說法,這個方向最終會越過奎松平原和棉蘭地區的交界線,進入棉蘭地區的西南!

之所以朝這個方向進軍,當然是有原因的。一是這裡有棉蘭地區著名的巴納威梯田,是多丘陵的棉蘭地區的主要產糧店之一。第二,當然就是因為這裡有北呂宋島的兩大金礦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