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興韋略帶好奇的接了過來,第一個人是帝都《風雅談》報紙的主編侯方白,一個頗有名氣的紈絝才子。他所創辦的風雅談,算是陳武印象裡,帝都那些報紙中影響力最大最接近現代報紙的了。

至於第二人,看上去就很不起眼了,帝國貴族公學中的一名教書先生,叫做方文知。

沒人知道,這位已經四十多歲的中年書生,曾經在十一年之前遊歷過中大陸,也曾在西大陸的神學院中讀了一年西學,對天文觀測算學歷法和物理都有頗為深入的研究。更難得的是,此人在遊歷前還曾在帝國的官府中當過小官。因為鬱郁不得志,抱負無法施展,才辭官遊歷的。

這樣一個人,簡直就是不可多得的大才。

陳武初創的工部,到現在還缺一個領導者。若是方文知願意來,陳武願意直接把這個冬官的位置給他!

………

乾元基陛因為刺殺案受到驚嚇,再加上身體大不如前,不慎染上了風寒。

經過御醫的診治,雖然無大礙,但至少要靜養幾日,接來的小朝會也沒辦法參加,只能取消。訊息傳開,朝局的眾臣不由為皇帝陛的身體憂心忡忡起來。擔心之後,百官隨即將關注點放到了封家上。

正是由於封府防衛的懈怠,才導致了女刺客順利混入壽宴,驚擾了聖駕,甚至差點釀出天大災禍reads(;。

陛雖然沒說什麼,但對這件事保持沉默本身就是一種態度。

然而,刺殺案一週之後,正是影響醞釀到最大之時,清河郡意外出了一個亂子。本來,作為緊挨著中州的州郡,清河郡是帝國絕對的統治核心區。再加上有清河軍團重兵駐紮,這裡一直非常安穩。但這兩年來,從對西北瓦刺用兵開始,一直到現在對付五斗米道叛軍,主力始終都沒離開清河軍團。

征戰計程車兵遲遲不能歸來,再加上驚人的犧牲,地方官員貪墨了一批撫卹金,導致了一場預料之外的暴亂。

猝不及防,整個秦林縣落入暴民手中,連帶著前去鎮壓的半個聯隊士兵都被打散。

訊息傳來,中州震動!

天水郡落入五斗米道手中,就已經讓中州感覺到如芒在背的威脅了。清河郡的暴亂更不用說,距離帝都中州僅僅只有四百里,簡直是百官難以想象的。固然,這些貪腐跟內政部和內政大臣陳三生有脫不了的關係,但軍隊鎮壓不利,就是徹徹底底的軍務大臣的責任了。

兩件事趕到了一起,一些政治嗅覺靈敏的官員,都感覺到了什麼。

陳武的代表袁興韋,就在這樣的氣氛再次抵達了帝都。

清河郡的暴亂,成不了什麼氣候。不等軍務大臣封武做出應對,清河總督就已經自行平定了暴亂。若不是因為距離中州實在太近,這件事甚至可能被地方上直接掩蓋壓。但很不幸,清河跟中州的距離,決定了任何訊息都無法瞞過朝堂。

這件事,也因此成為了乾元基發難的最佳藉口。

因為這次暴亂太過不起眼,就連陳武都不知道。若是能記起這件小事,只怕他能立即確定,軍務大臣封武要臺了。

好在,他派出的袁興韋有足夠的才華和意識。

聽到秦林縣暴亂第一批軍隊鎮壓不利的訊息,他就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顧不得休息,當天午,袁興韋就借用上次來中州發展的人脈,秘密約見了武衛將軍。

兩人會面的地點,在中州一家很普通的酒樓包間中。因為並沒有什麼特色,而且名氣也不大,成為了密謀的最佳選擇。

霍韜略在帝國中,也算是比較出色的一位將軍了。既有軍人的威武硬朗作風,又多了一點讀書人的儒雅。也正是這個原因,他才能順利娶到珍妃的表親。尤其是此次見面,為了掩人耳目,霍韜略並沒有穿盔甲或者軍袍,而是一副少見的公子哥打扮。儘管年紀大了些,風采卻不輸當年。

就連袁興韋見到他這身裝扮進來時,都不由得吃了一驚,懷疑是不是走錯了包間。

不過,簡單的客套聊到了正題之後,當袁興韋說出自己的來意,吃了一驚的人就變成了霍韜略。

對松江軍勢力的邀請,他本能的是報以牴觸心理的,但最終還是架不過說和人的情面,還是決定來坐一趟。但萬萬沒想到,袁興韋一開口就說出了一個如此敏感而又誘人的話題。

“將軍大人,想不想當上軍務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