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的南城,人煙相對稀少的梧桐街區。

這裡曾經有弘文商會名的一處莊園,被陳武查抄後落入了松江軍的手中。它的面積堪比陳武的總督府,裡面的各類建築齊全,距離城南一處軍營也比較近。實地考察之後,它並沒有像其他商鋪田地那樣被松江政府拍賣,而是轉手劃入了軍部的名。

原因很簡單,這裡被當成了登州軍事學院的選址。

大批登州警備師團計程車兵,正在這裡忙忙碌碌,配合工人進行改建。

裡面一些不合時宜的建築和花草被剷平,四面圍牆中的兩面也被拆除。附近的一些住戶在得到足夠的賠償金後,歡天喜地的連夜遷走。最終,差不多半個街區完全成為了登州軍事學院的校區。

這裡將成為松江軍日後各軍種將官的搖籃。

儘管忙碌的改造還在進行中,但對比陳武親手給出的設計,已經初步可以看出這個學院的雛形。包括巨大的校場足以同時容納五百名學員的營房食堂教學區。這樣的規模,以及前所未有的正規化制度化,讓每一名知道登州軍事學院的軍官都感覺到了陳武的重視和決心。

此刻,前期的教官遴選工作也在進行中。

從天南軍團那邊要來的十五名軍官自然不用說,是登州軍事學院教官的主力。除了這些外,松江軍還從自己的軍隊中選拔了一批各級軍官。若是這樣還不夠的話,燕東行高嶽離等人也可以兼任。至於訓練的教綱和課程,在陳武的親自指點也已經開始編纂。經過協調,基本可以保證第一批學員入校培訓時,一切準備都能到位。

不出意外的話,開春之後第一期速成班的培訓就能啟動,大大緩解松江軍目前合格軍官急缺的局面。

除了這個重要的事情外,武器盔甲方面的準備也在進行中。

原本的松江軍武備,由帝國統一提供原料,登州軍械司作坊只需要負責打造日常維護修理即可。但現在,陳武獨掌松江大權,帝國連軍隊餉銀都停了,又怎麼會負責供應這些。想要擴軍,陳武必須自己設法弄來優質鐵礦。

現階段而言,松江軍的鐵礦石來源有三方面。第一,是前跟燕雲郡的交易;第二,依靠高價收購和減免稅收為誘惑,讓跟松江有貿易往來的各家商會幫忙收購;第三,天南郡境內有幾個小鐵礦。

第二條路先前說過,優質的鐵礦石是受到帝國管制的,少量弄到一些沒問題,想大量收購就算很多大商會都比較為難。至於第三點,天南那邊出產的鐵礦同樣數量不多,而且質量也比較差,雜質很多,冶煉出的生鐵更多用來打造農具菜刀之類,堪堪滿足兩郡的民用。

後兩條來源不足以滿足的話,那就只能考慮第一條了。

在經歷了第一次交易後,雙方對彼此的糧食鐵礦等都非常滿意。在陳武的督促,隨著軍情處跟宋家人的暗中交流,松江這邊很快跟燕山郡發起了第二批的交易。這一次,松江軍指定了交易的物件,一口氣換來了十五萬斤鐵礦石。

以松江軍現在的冶煉鍛造能力,應該夠消化一段時間了。

然而,經過軍部的計算,想要滿足擴軍產生的巨大缺口,松江軍至少還要再進行類似規模的交易兩到三次,才能初步給所有的軍隊完成武備。可不要忘了,天南軍團的四萬多士兵已經在名義上接受陳武的指揮。他們的武備,也要松江軍來承擔!

現在戰事沒開,僅僅是訓練損耗和日常維護,消耗還不算大。萬一阿曼王國哪天再度揮軍北上,那武器盔甲箭矢等補充,就是一個巨大的問題了。

松江郡雖然是有名的產糧地,但自己郡內就有六百多萬百姓,還要擔負起四萬多天南軍團士兵的消耗,不可能無限制的輸出糧食,何況日後逐步開始投產的漢井坊酒也是一個耗糧的大戶。再者,松江軍的戰馬也有很大的缺口,同樣需要跟燕雲郡交換,糧食不可能全部用來交易鐵礦石。

退一步講,就算松江有源源不斷的糧食出口,燕雲郡自身的收購能力也是有上限的。

幾方面的原因,決定松江軍必須設法擴充套件更多的優質鐵礦供給渠道,不能全依仗燕雲郡一家。

由於需要操心的事太多,本來陳武沒有太在意這個問題。認為憑藉跟燕雲郡的交易,短時間內應該不用犯愁鐵礦來源。但隨著軍部和戰備署的聯名報告打上來,他不得不分心給予更多關注。目光在地圖上轉了幾圈後,陳武開始思索起穿越前的遊戲情報,以幫助松江軍打破現在鐵礦供給受制於人的局面。

松江郡得天獨厚,糧食和棉布行銷天,但有得必有失,天南郡也同樣沒有上好的鐵礦。南面的阿曼境內,陳武倒是有知道埋藏有鐵礦的地方,但首先必須得徹底擊敗阿曼人才能開採,不是現在的松江軍能夠辦到的。

至於更遠處,以松江軍現在的情況同樣鞭長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