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帝國重步兵的制式裝備比起來,這長矛不管是重量、質量還是做工,都顯得慘不忍睹。典勇在手裡掂量片刻,用了五成力氣對著門口的樹樁連刺了六七下,那倉促打造的矛頭就從中斷開,半截嵌入了樹中。

見狀,典勇不由搖了搖頭:“太脆,根本沒法用。”

這質量,要是放到帝國軍中,只怕所有負責監造的官員和匠人都會被斬首示眾,家眷流放充軍!

“能刺個六七下,已經不錯了。”陳武心中早有預料,所以期望並不高,甚至還比較樂觀:“說不定,真打起來矛頭還沒斷,步軍已經先把槍桿弄斷了。”

長矛雖然廉價,戰術動作也很簡單,但仍舊是非常講究技術的。角度不對、或者過於用力的話,很容易就把槍桿弄斷了。尤其他們趕製的匆忙,質量就更加沒保障了。所以,陳武對這些武器的要求是能湊合用幾次就行,再爛也能刺死一個人,比空手強!

他也沒指望用這批人去對付帝國的正規軍。

“按照現在的進度,到咱們起兵,一共能趕造出多少?”試用之後,陳武問出了最關鍵的問題。

鍛造武器這事,陳武只負責定下了基調。真正開始造後,就是典勇在負責了。這幾天來,典勇也是非常忙。又要負責整訓甘興他們徵調的五百多名義勇營,又要訓練僅有的一隊馬隊,還有協調武器鍛造。若不是他對這些軍務十分了解,身體又夠強壯,換個人還真做不了。然而,典勇不僅做好了,而且還安排的頗有章法。被陳武問道,他只略一思索,便報出了一個數字:“約莫能出六七十杆……”

這已經是最好的情況了。

“這麼少?”

陳武皺了皺眉,長矛的矛頭可是技術含量最低、也最容易打造的了。

對此,典勇也很為難,解釋道:“可堪一用的鐵匠就王鐵匠一個,其他人幫不上什麼忙。而且,這些回爐重融後的鐵質量太差,雜質太多,以至於造出的矛頭合格率很低。能做出這麼多,已經是拼命了,除非將軍肯延遲起兵時間。”

“不可!”

陳武毫不猶豫,立即否決了這個想法。

現在幾千義軍皆以為訊息已經走漏,沂城官府已經得到了訊息,但陳武知道,由於封鎖及時,沂城官府應該還不知道。而且,帝國承平三百年下來,行政效率也低緩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可再怎麼遲緩,官府意識到出問題也不會超過一週。等遣人調查、摸清情況、商議應對,差不多還能有一週。

也就是說,半個月的時間,基本是極限了。

出於穩住事態、保住自己烏紗帽的想法,在事態擴大到一定程度前,沂城的縣令或許不會上報訊息,但他肯定會調軍、徵召民團做平叛準備,並且有可能關閉城門。

陳武真正怕的,正是這個!

沂城雖然是人口幾萬的小城,但好歹也有一道真正的城牆。對毫無攻城手段的義軍來說,一旦城門關閉,短時間想要攻下將變成不可能。一旦拖的久了,別說其他方向的地方部隊,單說糧食的壓力,就足以讓義軍自己崩潰。

畢竟,陳武為了逼義軍下決心,自己把糧食燒了。

為了不至於走漏訊息、鬧出反叛前就先把自己餓死了的笑話,陳武起兵的時間只能是越快越好,拖不得!

哪怕武器裝備沒有到位,也沒有關係。畢竟相比於主動的他們,沂城本身更加沒有防備,擁有的力量也極其有限。城防營兩個大隊,倉促間最多能集中幾十人。衙役和捕快們本來倒是一股力量,只可惜在長山鎮這邊損失慘重。剩下的地方民團,不經過提前的徵調和集結,也不可能自己跳出來跟義軍作對。

只要兵貴神速,趁沂城上下沒有警惕前攻進去,陳武就贏了!